秋冬季节天气开始转凉,也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手口足病(Hand-mouth-foot 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发热出疹性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尤其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大部分患儿在7-10天内能够痊愈,也有极少数患儿病情恶化,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威胁生命安全。
手足口病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病,高发期分为夏季和秋季,夏季为4-7月,秋季为9-10月,手足口病主要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 Enterovirus 71,EV-A71 )最为常见。
手足口病的症状有哪些?
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一般是3到7天,主要症状是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斑丘疹和疱疹,以及口腔疼痛、流涎等,根据临床病情的轻重程度,通常分为普通病例和重症病例。
普通病例一般有如下症状:
急性起病,可能会伴或不伴发热,多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手、足和臀部等部位可见散发性的疱疹和皮疹,部分患儿躯干部也会出现散在性皮疹和疱疹,舌、颊黏膜和硬腭等口腔内常常发生溃疡,导致患儿哭闹、流涎、咀嚼和进食困难。预后良好。
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但少数情况下患儿病情迅速进展,可能会引起并发症,特别是对于免疫力较弱的幼儿来说,如果孩子出现以下任一系统并发症,可确诊为重症病例。
神经系统:可发生无菌性脑膜炎、脑炎、脑干脑炎等并发症,患儿持续性发热,还伴有头痛、呕吐、精神萎靡、嗜睡或易激惹、肢体抖动、眼球震颤、眼球运动障碍等症状。
呼吸系统:可能会发生肺水肿或肺出血、肺功能衰竭等,患儿呼吸增快并浅促、呼吸困难以及口唇发绀,咳嗽加重等症状。
循环系统:心率的改变(增快或减慢),面色灰白、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端发绀;持续血压降低,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或有心肌收缩力下降的表现。
幼儿手足口病的特点和危害:
传染性强:手足口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亲密接触等途径传播,患儿以及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其中隐形感染者比例较大。
对幼儿危害较大:普通型手足口病危害性不大,对口腔、手、足、臀部等皮肤粘膜有损害,会造成身体上的不适感,重症型手足口病尤其是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引起,危害性较大,容易引起各个系统损害,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肺出血、肺水肿、心肺功能衰竭等重症表现,病情进展迅速甚至导致死亡,给患儿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传播速度快: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该类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中生存,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患儿呼吸道分泌物、疱疹液及污染的物品传播。尤其容易在托幼机构的儿童间传播。
如何有效预防手足口病?
1.加强个人卫生习惯
勤洗手: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尤其是在接触公共场所物品、接触动物、外出回家以及使用卫生间后。此外,教导孩子在咳嗽或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避免直接用手捂嘴。
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在手足口病高发期,尽量不带孩子去人员密集的场所,避免与已经感染的孩子接触。
2.保持居家环境卫生
定期清洁环境:保持家庭环境整洁卫生,经常清洁幼儿的玩具、桌椅等常接触的物品。
定期通风和消毒:保持室内通风,定期开窗换气,还可以使用消毒剂擦拭桌面等物品,婴幼儿的奶瓶、奶嘴等餐具使用前后要充分清洁和消毒。
3.注意饮食和营养
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给幼儿提供多样化的饮食,摄取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D和锌等营养物质,增强幼儿的免疫力。
饮食卫生:确保食物的卫生安全,避免食用生或未煮熟的食物,尽量不吃剩菜剩饭,偶尔食用也一定要加热。
4.接种手足口病疫苗
接种手足口病疫苗是预防幼儿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之一,2016年我国就已经上市了EV71(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用来预防手足口病,建议6个月以上至5岁的幼儿接种,低龄儿童尽量在12月龄之前完成两次接种,从而尽早地发挥疫苗的保护作用,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接种手足口病疫苗有助于预防该疾病,但并不代表可以完全消除感染的风险。
总之,幼儿手足口病并不可怕,大多数的患儿预后良好,且轻度症状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也可以痊愈,所以如果孩子确诊为手足口病也不要过于担心,通过早发现、早治疗能够有效地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
如果发现孩子出现相关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并遵循医嘱进行居家隔离,避免去公共场所,本文中的观点仅代表个人,若有相关问题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人民医院 白丽娜)
来源: 健康科普宣教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