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居然也拍到极光了!”

12月1日晚上8时许,我拿到北京极光图片时,心里也是有些怀疑:这不会是地光或是远处的城市照明吧。但很快,随着相关信息的逐渐清晰,北京极光得到确认,并迅速登上热搜。这是自有现代摄影技术以来,北京第二次出现极光目击记录,此次更是达到了肉眼可见的明亮程度。当晚,门头沟区、怀柔区等多个地方出现北京极光记录。

既不是晚霞也不是城市照明

从观感上说,北京这次出现的极光为红色极光,在观测地北方的夜空中贴着地平线,有一大片红色的光芒,这也难怪有朋友寻思这会不会是晚霞。

从发生的时间接近晚上8点来看,此时北京日落已有近3个小时,太阳光已被地球完全遮挡,无法照射云层,所以肯定不是晚霞。

那会不会是地面的城市照明反射到天空的假象呢?从两方面分析,可以肯定不是城市照明。一方面,从怀柔向北眺望,已基本没有城市照明了,我们就假设还有些许城市灯光从天空反射回来,但颜色也应该是比较丰富的,更不会是单一的红颜色。

另一方面,北京极光的红色光芒是动态变化的,时强时弱,富有灵动感,而城市照明在空中的反射是基本不变的,这也从第二天极光摄影师浦石所发布的极光视频中得到了证实。

四大原因助力捕获精彩瞬间

从科学角度分析,此次北京出现极光主要有四个原因。

第一,当前处于太阳第25活动周的上升期,太阳爆发活动频率高、等级大,给地球极光的出现提供了基础条件。

第二,此次的太阳爆发活动足够强,释放的大量带电粒子注入地球大气,并在与大气微粒碰撞的过程中形成极光,极光的区域范围相比以往也更大。同时,极光区域的边缘或存在较大的不规则齿突结构,进而向低纬度地区扩展,并恰好与北京的所在位置对应。

第三,北京当天的空气质量很好,能见度条件绝佳,站在高山顶端确实可以看到上千公里之外的极光。

第四,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准确地预报了此次大地磁暴事件,并在11月29日、30日通过微博、微信发布了预警信息,极光爱好者们孜孜不倦地追求,随时做好的出发准备,以及相当高超的拍摄技巧,也为此次成功记录北京极光起到了关键作用。

北京或将再迎极光

根据全球空间天气科学家的预测,当前太阳活动周的高峰时间预计在2024年到2025年之间,太阳黑子爆发、耀斑、日冕物质抛射还将变得更加频繁,极大概率还会有更大的地磁暴发生。这对于我们足不出国,在家门口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极光之旅是极大利好。

在冬季,我国北部不少地方,比如黑龙江、新疆北部,甚至是内蒙古,都有再次看到极光的可能。

而对于北京来说,不到北纬40度的纬度条件想要观测极光确实有些“先天不足”,但既然有了前面极光记录的突破,今年冬天或许还可以再期待一下。具体建议如下:

首先,要会看空间天气预报。根据极光活动的特点,一般会提前3天判断其发生的时间、范围,甚至是强度色彩,大家可以通过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的官方网站、微信、微博,获取地磁暴预警和极光预报。

其次,配备相机。极光的出现从亮度上分为两种,一个是肉眼可见的,比如漠河的红绿复合极光,因为绿光的波长容易被人眼感受到;而另一种就是红色且比较暗淡的极光,这个时候肉眼看不清,就需要借助相机,通过调高感光度、开大光圈、延长曝光时间等多种方法,来让隐藏在夜空中的极光现身。大家也可以试试手机拍摄极光。

再次,注意安全。极光拍摄相比一般星空摄影,对人员安全意识、行动装备、拍摄器材的要求都更高。跋山涉水自不用说,夜晚的山顶高地,风大温度低,保暖不足很容易失温,积雪也会遮挡很多地面空洞,比如12月2日晚就有极光爱好者在尝试拍摄时遇险。拍摄设备也要面临多重的考验,低温会造成无法开机,电池工作时间严重缩短,以及雾气遮挡镜头的问题。

最后,还需要一定的气象条件。比如不能有云层的遮挡,不能有雾或霾,最好还没有月亮,因为月光太过明亮的话,也会对极光观测造成很大的影响。

所以,对于公众而言,最好的极光观测方法就是看空间天气极光预报,然后根据预报地点规划行程,踏踏实实、安安全全地享受极光之美。

[作者系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工程师]

来源: 科普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