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静安区江宁路街道

人文江宁、智慧生活 社区书院再创新篇

【基本情况】

江宁路街道隶属于上海市静安区。截至2020年6月,江宁路街道辖16个社区,行政区域总面积1.84平方千米。2020年5月,江宁路街道获得"2018-2019年度上海市文明社区"荣誉称号。2021年,全区第一个“静•邻一家”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在江宁路街道正式挂牌运行。2022年,江宁路街道被上海市科协评为社区书院特色创新单位。

【入选理由】

当前一些社区由于社区具有较好的优势,科普工作整体在全国已达到先进水平。使得这些社区面临着高质量发展与进一步创新的问题。

上海市静安区江宁路街道在原有社区书院的建设模式上,确定阶段性的主题与发展目标,以项目为支撑开展两部走的方式。一是对传统的内容保留的基础上进行步细化,传统内容做细做精;传统内容的框架下增加新的模块,创新发展。二是在街道特色与独有内容上下功夫,开展系列活动。形成特色科普品牌。最终实现预定目标。为新时代社区科普持续性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新的路径。

【特色工作】

1.明确阶段科普工作定位

以江宁路街道社区书院,是以社区党建服务中心为落脚点,为科技志愿服务和活动开展提供了平台。以“人文江宁、智慧生活”为主题,“整合——梳理——辐射”的方式,将市、区、街道三级科普资源传递给辖区内的市民,着力打造“15分钟科普生态圈”。

2.依托“社区书院”延伸服务

通过“社区书院”的落地建设,街道内图书馆、咖啡馆、科技园区等为延伸服务点,形成“科普服务圈”,让社区书院成为市民走出校门,走出家门的“第二课堂”。

科学咖啡馆建设:借助党群服务中心旁的室外咖啡厅和自助图书馆,打造科学咖啡馆,结合市科协科普资源库的内容,以及市、区级各类科普资源定期组织开展“科普悦读”活动,以一本科普读物为切入点,同时邀请一位相关领域的专家作为主讲人,更好地梳理科普内容,方便市民吸收。

科学社建设:在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内,借助“智慧科普盒子”的安装,建设社区书院科学社,邀请街道内的国企、创意园区内的科技骨干以及街道内的科普专家、科技志愿者等,定期开展融合党建、科技、文化、教育、健康、精神文明不同主题的科普活动。

“小巴辣子”工作坊建设:在党群服务中心中,为街道内的16所中、小、幼的学生定期邀请科技志愿服务专家,以生活中常见的内容为主题,让青少年可以感受生活,了解生活,体验生活,激发创新思维,也让科学创新思维的火种在青少年间流传。

3.依托街道特色资源深度服务

江宁路街道自身丰富的红色文化底蕴,如中共中央秘书处,中共中央特科机关、聂耳旧居等具有代表性的红色建筑,实现阵地共用、资源共享,结合最新的时政思想,开展党建文化科普。辅以红色摄影之旅、主题摄影展等活动,融入党史教育,传承红色记忆,让红色科普深入人心。

红色追忆之旅:借助街道内的红色建筑,结合党建、党史教育,开展红色科普游学。根据街道内的特色建筑,设计游学路线,邀请专业讲解员,带领市民参观,为市民普及红色文化,让红色理念深入人心。

摄影交流沙龙:邀请摄影行业大咖,开设一场摄影技巧交流沙龙(可线上),结合开展的红色追忆之旅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同时开展摄影作品征集活动。

4.构建信息化科普服务模式

云科普服务建设:借助街道现有的新媒体平台“in江宁”微信公众号、“静邻一家”党群服务中心的辐射网络,开设云科普服务,根据市民的兴趣和当下热点,比如“心脑血管疾病的合理用药”、“夏季防蚊”、“中暑后怎样应急”等等定期开展科普讲座,科普课程。通过新媒体平台的提前预告,市民可以扫码直接观看,同时具有回看功能,方便市民随时随地学习。

5.完善的科普服务机制建设

活动招募机制:以项目为契机,采取公开招募与定向招募相结合、经常性招募与阶段性招募相结合、面向个人招募与面向集体招募相结合等方式开展招募工作,建立健全高效便捷的招募机制和稳定通畅的招募渠道。

宣传机制: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宣传推广服务典型案例和典型人物。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动员吸纳更多人才成为科普服务的倡导者、传播者、践行者。

来源: 社区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