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中发现,老年人的慢性疾病发病率显著上升,从以前的30%增加到61%。为了实现健康长寿,老年人群需要关注哪些疾病?如何科学管理老年人常见病?今天,我们将探讨老年人群的健康问题,帮助老年人群享受健康的晚年生活。

▏老年慢性疾病要早预防
慢性肾脏病是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慢性肾脏病患病率为10.8%左右。老年人是患慢性肾脏病最高危的一类人群,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肾功能会明显减退,同时老年人还可能存在多种疾病需要同时服药,因此药物引起的肾脏损伤也比较常见。为了及时发现老年人是否患有肾脏病,建议老年人每年至少进行两次尿常规检查和一次血生化检查。
尿常规检查可以检测尿液中的成分和异常情况,而血生化检查中的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可以评估肾脏功能是否受损。如果早期发现肾功能受损,可以给予及时治疗。如果能早期发现慢性肾脏病,即在尿中出现微量白蛋白的阶段,通过药物治疗往往可以实现逆转甚至治愈。然而,如果出现大量蛋白尿,治疗起来就非常困难,可能需要使用激素、细胞毒类药物、免疫抑制剂等副作用较大的药物,疗效也常常不尽如人意。因此,慢性肾脏病的防治关键在于早期发现。
针对病因进行防治是慢性肾脏病防治的重要手段。由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小球肾炎等导致的慢性肾脏病,需要控制好相应的指标。老年人饮食应当清淡,注意控制好血糖、血压等指标。服用药物时,老年人要先了解药物的肾毒性作用,避免服用肾毒性较大的药物。同时,注意不要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病、脑卒中是比较常见的老年神经疾病。阿尔兹海默症暂时没有特效药物,但早期干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能够明显延缓疾病进程,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帕金森病的症状是震颤、动作迟缓、肢体僵硬等,早发现、早治疗同样也能延缓病情,改善生活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脑卒中已经上升至老年人致死病因首位。脑卒中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如果出现了类似脑卒中的症状,比如身体突然麻木、口眼歪斜、视力模糊、平衡感丧失等,务必及时就医,确诊是否是脑卒中。在急性期治疗后,要进行康复锻炼,防止再次发作。对于脑卒中,关键在于及早发现、及早治疗、重视康复、预防复发。
贫血,特别是缺铁性贫血,是血液科门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它的高发人群包括月经量过多的年轻女性、采取控制饮食减肥的人群、每天饮用浓茶或咖啡的人群、进行过减肥手术的人群以及做过胃肠道肿瘤手术的人群等。对于因为控制饮食而导致的贫血患者,恢复正常饮食一段时间后,贫血情况可能会有所改善,但大部分贫血患者体内铁储存已经明显减少,需要药物治疗。药物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口服铁剂,另一种是静脉输液。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协助患者选择适合的治疗方式,并监督完成治疗疗程。患者还需要定期进行复查。

▏“老年综合征”需全面评估
老年人患病有何特性?老年人患病时往往隐匿起病、症状不典型,因此发病后难以察觉。同时,老年人存在多病共存、多重用药的情况,需要通过老年综合评估技术、多学科团队合作参与老年综合征管理,以实现全程治疗。
以一位81岁的老先生为例。这位老先生患上了肺炎,同时还有心衰、高血压、肾脏病等病史。他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经过积极的抗感染治疗,肺炎得以痊愈出院。然而,出院后老先生陆续出现了一系列症状:餐后头晕、困倦,活动时胸闷、乏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最令老先生苦恼的是双腿无力、容易跌倒,需要在家人的搀扶下行走,生活无法完全自理。老先生曾前往多个专科就诊,医生告诉他肺炎已经治愈,心衰、肾脏疾病也控制得非常稳定。然而,老先生依旧苦恼不已——生活质量如此之低,到底是什么问题呢?
通过老年综合评估技术,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评价老先生的疾病情况、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等,以及是否存在衰弱、肌少症、抑郁、失眠等老年综合症。经过评估,我们发现这位老先生不仅患有高血压,还合并餐后低血压,同时存在肌少症、衰弱和抑郁。那么,什么是餐后低血压呢?
餐后低血压是指进餐后2个小时以内收缩压较餐前下降≥20mmHg,或者餐前收缩压高于100mmHg,但餐后收缩压低于90mmHg。如果进餐后血压下降幅度未达到上述标准,但出现了如头晕、胸闷等心脑缺血症状,也可以诊断为餐后低血压。餐后低血压的发病机制很多,可能与老年人自主神经功能调节障碍、压力感受器敏感度下降、进食高碳水化合物食物以及胃排空过快等因素有关。
对于这位老先生,医生首先对其降压药、治疗心衰的药物等进行了用量、用药时间的调整。此外,医生还为这位老先生提供了针对性的饮食指导,建议他在进餐时注意少食多餐,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食物,以减轻胃肠道负担。同时,医生还鼓励老先生进行适当的锻炼,以改善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防止跌倒。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这位老先生的症状逐渐得到缓解,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老年人的疾病具有隐匿性、症状不典型等特点,同时老年人还常常存在多病共存、多重用药等情况。因此,我们需要通过老年综合评估技术等多学科团队合作的方式,全面了解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肌少症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老年综合征,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明显增加,80岁以上老人肌少症患病率高达67%。诊断肌少症可以通过仪器设备测量老年人的四肢肌肉量是否减少,通过握力测定看肌肉力量是否下降,通过步速以及5次起坐时间等检查看躯体功能是否有降低。治疗肌少症需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同时进行饮食干预和运动干预。
在饮食方面,要摄入充足的能量和蛋白质,特别是优质蛋白,如禽、蛋、奶、鱼的摄入要占每日蛋白质摄入的50%以上。如果常规经口进食无法满足患者对能量和蛋白质的需求,可以给予肠内营养剂来补充。在运动方面,要进行抗阻训练以及有氧训练。抗阻训练可以通过拉弹力带、举小哑铃进行;有氧运动方面,老人可以根据身体情况进行散步、打太极拳、游泳或跳舞等。经过一个月的治疗,老先生来复诊时各项指标有了明显改善,特别是他的肌肉量明显增加。老先生开心地告诉我们:“他不需要家人的照料了,现在生活完全可以自理,生活质量明显提升了。”

▏风湿类疾病并非“受风受湿”引发
当我们谈论风湿病时,很多人会想到“受风受湿”所导致的疾病。然而,风湿病的病因并非如此。“风湿”这个词最早来自中医,而现代所说的“风湿”是由古希腊词汇“rheuma”翻译而来,原意指“流动”,后指遍布周身的慢性疼痛。风湿病是指影响全身骨骼、关节、肌肉等器官的疾病,其本质是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出现异常,导致免疫系统对人体自身组织和器官造成破坏所致的疾病。
除了影响骨骼、关节、肌肉外,风湿病还可能影响包括心、肺、肾等全身各处器官。在诊断风湿病时,除了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和进行体格检查,最重要的诊断手段是实验室的化验检查,检测与风湿病相关的自身抗体。
老年人可能得哪些风湿病呢?最常见的风湿病包括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其中,骨关节炎是一种退行性关节病变,通常是由于关节使用时间过长,导致关节表面的软骨被磨损、破坏,软骨下的骨质增生导致关节间隙变窄、疼痛,从而导致关节功能障碍。最常见的骨关节炎部位发生在手指末端关节、膝关节、髋关节、脊柱的椎体关节。
骨关节炎通常是单关节发病、不对称的。而老年人常见的另一种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则呈现出对称性、常累及双手小关节的慢性关节炎特征。手指受累常见于近端的指间关节,也可以影响到掌指关节和腕关节。不同于骨关节炎的软骨被破坏,类风湿关节炎是关节的滑膜出现炎症导致关节软骨和骨的破坏。如果不及早诊断和得到正确治疗,最终可能导致关节的畸形和致残。
痛风是因为血里的尿酸升高、尿酸盐形成结晶沉积在关节中诱发的急性关节炎。痛风最多发的部位是下肢,尤其是足趾第一个趾关节。此外,慢性痛风可能由于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周围或者耳廓周围形成痛风石。甚至可能在肾脏深处沉积,引发慢性的肾损害。痛风在老年男性、年轻男性和老年女性中是一种常见疾病。除了严格遵守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患者还需要进行自我管理,培养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
“医生,我经常感到腰腿疼痛,背部越来越弯曲,身高似乎缩短了,并且经常发生骨折。我吃了很多药,但是疼痛无法缓解,这是什么原因呢?”在门诊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老年患者。在排除了关节炎的可能性之后,经过骨密度检测,我们通常会发现患者的骨量严重减少。这些老年患者实际上患有骨质疏松症,由于骨骼的硬度和密度下降,他们容易发生脆性骨折。骨质疏松症最容易导致骨折的部位包括髋部、椎体、腕部等。
老年人群应该密切关注自己的骨密度,高度警惕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肌肉疼痛或无力、肝肾功能化验异常、血液细胞化验异常,甚至不明原因的疲乏、消瘦等症状,可能是患上了复杂的风湿病。老年人群可能面临包括系统性血管炎、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硬皮病、白塞病、成人斯蒂尔病、IgG4相关性疾病等复杂风湿病的威胁。这些疾病需要在风湿免疫科进行就诊。
(图片源自网络)
作者 | 寒梅出生于吉林省敦化市,执业药剂师,就职于知名国家三甲医院三十余年,拥有丰富医护经验。曾多次代表院方外出交流学习,食品卫生与营养学方面专家,拥有国家级营养师资质,科普爱好者。

来源: 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