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产业是农业农村的重要产业,对促进农民增收、乡村振兴发挥重要作用。长汀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共和国摇篮、中央苏区源头、中央红军长征第一个出发地,也是福建省23个扶贫开发县之一,2021年脱贫。由于人口基数大,远离中心城市,蔬菜特别是绿叶菜供应缺口。长期依靠外地调运,为避免返贫,“菜篮子”安全一直是当地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福建省农技协组建蔬菜产业专家团,汇集科技力量,引进新品种与配套栽培技术、设施装备,进行“五新”技术集成示范推广。在专家指导下,长汀县青梗菜复种指数由4-5茬提高至7-8茬,增加产量,提高品质,助推产业发展,农民增收。

具体有以下三个解决措施供广大科技工作者参考:

一、引进新品种,创新种植方式

在长汀,引进特色绿叶蔬菜“夏合”、“金品592”、“永青22号”等52个新品种,开展多次试验与广泛的示范基地种植。其中,“金品592”青梗菜生长速度快,束腰性好,叶面平展,叶色亮绿,梗色绿,商品性佳,产量高,综合表现突出,适宜用于长汀推广种植。

(右侧品种为金品”592“)

二、提升配套栽培技术,进行土壤改良

利用新技术,通过“一种竹笋壳破碎设备及竹笋壳应用于植物栽培基质的方法”专利技术,生产基质,通过机械化播种,工厂化育苗、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引导种植户做好温度和水分管理,培育健康壮苗,提高移栽成活率,对蔬菜进行高效优质栽培技术推广。

在传统的种植中,马齿苋等杂草丛生,造成的蔬菜品相、质量低下,一直是当地农户的种植难题。为此,专家团队通过撒生石灰、施用土壤改良剂等措施,解决了马齿苋疯长,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土壤肥力。

三、推广新型机械装备,促进农村机械化发展

针对蔬菜产业生产成本高的问题,专家团队着力构建“农艺——农机——设施”融合的蔬菜全程机械化生产体系。

机械化育苗:采用自动化播种育苗,使得用种量减少一半,采收期提前。

深耕机、灭茬旋耕机:耕深可达25cm,灭茬、耕耘效果较好。

起垄机:主要用于设施菜田或露地的机械化起垄作业,畦面平整,适合绿叶蔬菜的机械化采收,起垄效果较好。

卓斐电动移栽机:节能环保,操作轻便,适应大宗蔬菜栽培,株距、轮距具有很强调节性;配置垄端感应系统,保证秧苗栽植深度一致,栽培效果和移栽效率较佳。

捡草撒肥多功能机:集散草捡拾、卸料、菌剂喷洒、压缩转运及厩肥撒施为一体,可一机多用,减少设备投入成本。

脐带式液体粪肥还田装备系统:该装备系统粪液还田成本低,速度快,无土壤压实问题,适用于各种距离的基肥期、青苗追肥期的粪液还田;施肥器采用模块化设计,一次性实现开沟、注入粪液和覆土,肥料利用率高。

此外,还有低碳轻简型智流膜堆肥装置、电动搬运车、电动收菜机、高床搬运车等机械化设备等。

项目经验与启示:

(1)因地制宜,引进优质品种、技术、设备示范推广。大力引进优良品种,设置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合全县种植的高产优质品种。需根据品种的产量、品质、筛选出表现优良的品种作为引进对象,并进行试验以验证其适应性和稳定性。构建“农艺——农机——设施”融合的蔬菜全程机械化生产体系,以健全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体系,加快推进品种、栽培、装备集成配套。

(2)携研究生深入田间地头。通过科技特派员、福建科技小院的形式,带领研究生驻扎田间大地,深入开展农业农村一线农村科普。把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长期派驻到农业生产一线,在完成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解决农业农村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农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大地是最好的老师”,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同时,团队积极开展调研,对接校地合作,让农户们更加有信心和勇气迎接未来的挑战。

(3)开发科普资源包,多渠道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根据青梗菜新品种、新技术落地长汀县应用所涉及新技术、技术难点,开发当地科技工作者和公众适用的精品科普资源包。通过图文制品等方式详细介绍有关技术规范;介绍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的优势特点。多渠道、多方地联合当地多部门,合理育好用好一批乡土人才。对当地农技协、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组织负责人、技术骨干进行培训,提升服务带动能力,培育一批乡土人才。吸纳更多农民加入协会、合作社,助力提升当地农民组织化程度。

(4)闽江科学传播学者现场示范。“好技术、科研成果不应该是锁在抽屉里的纸片,不能为了做课题而做课题,要最大限度服务社会,了解社会需求。”身为闽江科学传播学者,应承担责任,紧贴群众需求,针对地理位置、气候和蔬菜的生长环境,专家们从品种选择、栽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现场指导。开展科学传播,不断创新科技推广和科普活动方式方法。

来源: 福建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