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动物“野”有趣》新书发布会在国家动物博物馆举行,著名自然摄影师谢建国现场展示了他收入书中的一幅摄影作品:亚洲象。庞大的阵势,恢弘的场景,庄重的表情,引来一声声赞叹。
摄影师解读说,亚洲象是中国境内现存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它庞大的身躯兼具狂野与温柔,超群的记忆力又使它拥有细腻的情感。亚洲象与另外两种非洲象明显的区别是,其头顶上方有两个明显的突起状结构。相比于头顶圆滑平坦的非洲象,亚洲象就像一个“超级大头娃娃”,再加上大象是极具智慧的动物,人们便形象地将亚洲象头顶上的突起称为“智慧瘤”。
当然,非洲象也不笨。前时国外有报道称,研究人员发现,非洲草原象会对其社会群体中的个体发出特定的声音,而接收者也会做出相应的反应。简而言之,大象似乎会用名字来呼唤彼此。这使得它们成为第一种不通过模仿接收者的叫声来互相称呼的非人类动物。尽管其他动物确实也会发出所谓的“指定呼叫”,用于识别捕食者或食物等对象,但这些呼叫被认为是本能,不需要社交学习。
长期以来大象最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或许是它的记忆和情感。不过,对大象来说这未必都是“好事”。大象具有极强的记忆力和复杂的社会生活。国外已有研究表明,经历过强烈创伤事件的幼象,会将那些可怕的景象,例如目睹偷猎者屠杀其母亲和用电锯切割其象牙,存储在其长期记忆中。在后来的日子里,它们会不由自主地唤起这些记忆,出现只能称之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这些记忆“在白天(以闪回的形式)萦绕在它们的脑海中,并经常在夜间以噩梦和夜惊的形式重现,使幼象再次受到创伤。”
动物行为学家不太可能承认恐怖会在动物的梦中重现。然而,来自肯尼亚一家“大象孤儿院”的报道称,非洲幼象在目睹其亲属被偷猎者杀害,并看到象牙被切掉后,会在夜里尖叫着醒来。“除了深度创伤的噩梦记忆之外,还有什么能引发这样的夜惊呢?”
大象最为恐惧的敌人,谁都知道是谁。这还可以往前追溯。DNA研究表明,冰期最具代表性的灭绝动物——猛犸象,其现存的近亲是亚洲象,后者最初可能是从一个非洲物种进化而来,最终扩散到了整个欧亚大陆。猛犸象在人类的历史和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直立人和尼安德特人等曾与它们共存,猎杀它们以获得肉,并将其骨头制成工具,用其毛皮制作衣服,牙齿则制成雕刻品。在史前岩画中,猛犸象是继牛和马之后被描绘得最多的动物。
如今我们已经知道,在14000~11500年前,第四纪的大规模灭绝事件杀死了这些巨型动物。尽管一些猛犸象在这场灾难中幸存了下来,但到了公元前1700年,最后一批猛犸象死在了弗兰格尔岛。气候变化通常被认为是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但多数专家认为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史前人类不可持续的捕猎方式。
大约200年前,有一种巨型动物的遗骸呈现在人们面前。当法国著名古生物学者乔治·居维叶指出,这绝不是一头大象,而是一种已经灭绝了的动物时,当时的欧洲社会为之一震——“灭绝”,那会儿可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作者 尹传红)
来源: 科普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