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大文豪苏东坡是美食大家,尤其喜爱荔枝这种南国水果,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惠州一绝/食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图 1)。作为荔枝铁粉,他愿意为了日日能品尝到鲜美荔枝,而长做岭南(广东)人。此时炎炎盛夏,正值四川晚熟荔枝开始上市之时,细品这首诗之余,笔者脑海中忽然闪现出一个疑问:苏轼可是地道四川人,他有没有品尝过四川荔枝呢?

图1. 生于四川眉山的宋代大文豪苏轼(左)和南国水果皇后—荔枝(右)

图片来源:网络

要回答这个的问题,首先要澄清一个先决条件:苏轼生活的宋代,四川产荔枝吗?

在当代的全国荔枝主产区中,若以产量进行排名,广东、广西、海南三强遥遥领先,四川虽不及三强,却因出产最晚熟的荔枝而独树一帜。更令人称奇的是,四川全省荔枝90%以上的产量集中在川南一个县的地域上,即泸州市合江县(图 2)。

图 2. 四川、重庆地图中合江县的位置 图片来源:叶林绘制

不过,时间若回溯到宋代,全国荔枝三强的排名就不一样了。宋人蔡襄曾言:“荔枝之于天下,唯闽粤、南粤、巴蜀有之。”,可见,当时的三强是福建、广东、四川。而四川荔枝的种植版图要比现代大的多,据史料记载,唐宋时期,成都、眉山、乐山、宜宾、泸州,乃至重庆地区的涪陵、万州都有荔枝出产。其中又以泸州和宜宾(古代也称戎州)荔枝最为著名。宋代陆游诗曰:“终忆戎州绿荔枝”,唐子西诗曰:“余甘渡头客艇,荔枝林下人家”描写了宜宾、泸州的荔枝生长盛况(图 3)。

图 3. 唐宋荔枝的地理分布及进贡道路

图片来源:参考资料2

看来,当时在四川吃荔枝的客观条件是具备的。

下一步就是要找直接证据了。于是,笔者从留存于世的史料中查询苏轼的著述,寻找吃荔枝的记录。结果却发现:苏轼流传于世,吟咏荔枝的诗词有20首。这些诗词创作地点都不在四川,以岭南(广东)居多,内容也未提及吃过四川荔枝(图4)。

这就奇怪了,既然苏轼这么喜爱荔枝,当时的四川又盛产荔枝,为何苏轼流传于世的诗词中未提及呢?

图 4. 苏轼吟咏荔枝的诗词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3

为了解答这个疑问,笔者进一步走进苏轼的世界,探寻他在四川的人生轨迹……

1036年,苏轼出生于四川眉山,此后直到1056年3月,20岁的苏轼才第一次出川,和父亲、兄弟一路进京赶考。1057年,苏轼因母亲去世从首都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回家奔丧,这两次出入四川,走的是从眉山北上,途经剑门关、广元的路线,广元纬度偏高,虽有零星荔枝种植的记载,但产量和品质都不出众。且苏轼出川在年初,荔枝还未成熟,回川是为母奔丧,无心在旅途赏玩,吃荔枝的可能性很小。

1059年10月,守孝期满的苏轼,从眉山出发,乘船沿着岷江南下,途经乐山,到宜宾后进入长江,再沿泸州、重庆,过涪陵、万州,年末到荆州后,再北上汴梁。1066年,苏轼因父亲去世回家守孝,1069年守孝期满后再度出川回京,这两次走的还是这条岷江长江路线。这条路线上的乐山、宜宾、泸州、重庆涪陵、万州正是宋代川渝荔枝主产区,苏轼几乎是沿着一条荔枝路线在行进(图 5)。

然而,苏轼在这三次旅途中依然没有留下吃荔枝的记录,这是为什么呢?

图 5. 苏轼出入四川经过的城市 图片来源:叶林绘制

据史料记载,苏轼第一次沿岷江长江路线出川始于1059年10月,年末已到湖北荆州,完美错过了夏季荔枝成熟期,1066年6月苏轼兄弟带着父亲灵柩从汴京出发,下荆州,逆岷江长江路线回到眉山,此时虽正值夏季,但苏轼回家奔丧,归心似箭,应无心留恋沿途美食。当他守孝期满,最后一次离家回到汴梁时,已经是1069年2月,这显然不是荔枝成熟的时节。因此,笔者推测,苏轼在这几段旅途中,大概率是错过了品尝四川荔枝的机会。

那苏轼自幼在家乡眉山吃过荔枝吗?

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虽没有找到直接证据,但从一首诗中找到了重要线索。1090年,53岁的苏轼在杭州写下了《寄蔡子华书》:“故人送我东来时,手栽荔子待我归。荔子已丹吾发白,犹作江南未归客。”。他在诗中回忆,二十年前为父亲守孝期间,曾与友人在家中种下荔枝树,并相约等荔枝红了,他就回家与友人一起品尝。从这首诗推测,眉山能产荔枝,少年苏轼或曾在家乡吃过荔枝(图 6)。然而,此后苏轼就再也没有回到家乡。留下家乡的一草一木盼游子归来,守望了千年……

图6. 三苏祠中展出的古荔枝树 图片来源:网络

宋代以后,由于气候环境变化,人为破坏等多种原因,四川荔枝主产区逐步缩小,如今仅存于泸州合江县一隅,而眉山的古荔枝也消失于历史长河中。2007年,为了却苏轼千年夙愿,苏轼故居—三苏祠的工作人员从泸州合江引种了荔枝树,这颗荔枝树经过10余年精心呵护,竟然奇迹般地活下来,逐渐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2022年7月8日至9日,三苏祠开启“日啖荔枝三百颗”活动,为慕名而来的游客提供三苏祠、四川合江、广东惠州三地的荔枝,每人限量300颗,大家在荔枝树下或坐或立,品尝着美味的荔枝,十分惬意,连树上的小松鼠也来凑热闹(图 7)。

好客的苏轼,若是见到这般美好温馨的场景,也会笑逐颜开吧。

图 7. 三苏祠下“日啖荔枝三百颗”活动 图片来源:网络

参考文献:
1.张龙凤.论宋代叙(戎)泸地区荔枝的繁荣[J].古今农业,2017(04):48-58.

2.张生.中国古代荔枝的地理分布及其贡地变迁[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9,34(01):98-107.

3.杨加加,李玲丽.苏轼荔枝诗词研究[J].惠州学院学报,2023,43(02):29-35. DOI:10.16778/j.cnki.1671-5934.2023.02.005.

4.聂顺新.气候、商品化与种植技术:宋代荔枝种植范围扩展研究[J].中国农史,2014,33(04):22-29.

5.蓝勇.中国西南荔枝种植分布的历史考证[J].中国农史,1988(03):68-76.

6.孔凡礼. 苏轼年谱.中华书局出版,2005.

7.游昕 何广丙. 眉山“三苏祠”的荔枝熟了. 网络链接:https://www.sohu.com/a/156285344_828424.

来源: 天生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