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据统计,2022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约2.7亿,其中超过30%为糖尿病患者。血糖异常是很多老年人常有的问题,而当出现老年低血糖时,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有的还会引起低血糖脑病发生,可给老年患者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一旦出现老年低血糖症状,应及时就诊处理,以避免引发严重后果。

▏老年低血糖的一些特点

老年低血糖具有以下特点:

1、症状不典型

年轻人的低血糖通常由于能量供应不足而表现为头晕、乏力、出汗等症状,而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对低血糖更不敏感,因此,即使血糖很低,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或者表现出一些非特异性的症状,如虚弱、思维混乱、情绪改变等。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脾气改变或行为异常,应警惕可能已经出现低血糖。

2、易反复发作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低下,易受感染等,一旦诱发感染,就会引发或加重低血糖。此外,老年人饮食不规律,常有节食、营养不良等情况,这也容易诱发低血糖。

3、易出现高胰岛素血症

高胰岛素血症是指血液中胰岛素水平过度升高,超过身体的正常需求,是一种病理状态。高胰岛素血症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可能导致脂质异常

高胰岛素血症可能导致血脂水平异常,如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酸酯水平升高,而高密度脂酸水平降低。这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会引起低血糖

在高胰岛素血症的情况下,身体会不断产生胰岛素,导致血糖不断下降。当胰岛素分泌过多时,可能会导致低血糖症状,如头晕、头痛和虚弱。

(3)会影响血压

高胰岛素血症可能与高血压有一定的关联,这可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4)会导致肥胖

长期的高胰岛素血症会导致身体对胰岛素产生抵抗,需要更多的胰岛素来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过多的胰岛素并不促进身体细胞对糖的吸收和利用,反而会刺激脂肪的合成,导致肥胖。

4、易出现严重并发症

老年人的代谢能力差,恢复能力弱,低血糖容易加重原有疾病,甚至诱发许多严重的并发症,如骨折、心脑血管意外等。

5、血糖控制难度大

老年人对降糖药物的敏感性差,药物剂量不宜过大,否则易引发低血糖。此外,老年人饮食不规律,热量摄入也容易忽高忽低,不利于血糖控制。

6、发病急、进展快

老年低血糖患者可能会在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头痛、昏迷等症状,甚至可能导致死亡。这主要是因为老年人的脑部神经调节功能退化。综上所述,对于老年低血糖患者来说,预防是关键。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应该注意规律饮食,避免感染等诱发低血糖的因素。如果老年人出现疑似低血糖症状,应及时监测血糖,并根据血糖情况及时就医。

▏哪些老人更容易出现低血糖

老年人相对于年轻人更容易出现低血糖,主要是由于他们的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等因素。以下是一些容易受到低血糖影响的老人:

1、有基础疾病的老人

老年人通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这些疾病需要长期服药控制,而一些药物可能会引发低血糖。

2、消化吸收功能下降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消化吸收功能逐渐下降,可能导致糖分摄入不足,引发低血糖。

3、运动量及代谢速度慢

老年人运动量相对较少,代谢速度也较慢,能量消耗也相对较慢,易导致低血糖的发生。

4、饮食不规律

老年人由于牙齿不好,或者偏食、食欲不振等原因,可能导致糖分摄入不足,容易出现低血糖。

5、药物使用不当

老年人可能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包括降糖药物、降压药物、镇静药物等,如果使用不当,容易引起低血糖。

6、精神状态不佳

老年人可能存在记忆力下降、视力听力减退等问题,容易错服或漏服药物,导致低血糖。

7、合并其他疾病的老龄人群

如肥胖人群、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人群等,他们在睡觉时可能会出现反复的低血糖。

▏老年人如何预防和应对低血糖

老年人预防低血糖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合理饮食

老年人饮食应以少食多餐为原则,食物品种应多样,适当控制进食量。对于虚弱或消瘦的老年人,应注意检查血糖和进食量,适当增加营养,避免因进食不足引起低血糖。

建议:

(1)保证每天摄入足够的热量,尤其是已经消瘦的老年人,应适当增加营养。

(2)食物品种应多样,包括主食、蔬菜、蛋白质等,适当控制进食量,避免因进食不足引起低血糖。

(3)如果饮食调整后血糖仍不稳定,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2、适量运动

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老年人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运动时应注意不要空腹进行剧烈运动,容易引起低血糖。建议在餐后1小时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

建议:

(1)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避免剧烈运动。

(2)运动时间不宜过长,以不引起心慌、出汗等低血糖症状为宜。

3、定期监测

老年人应定期检查血糖,及时了解自身血糖情况。如果发现血糖异常,应及时就医,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建议:

(1)老年人应定期到医院检查血糖,了解自身血糖情况。

(2)如果出现血糖异常,应及时就医,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4、合理用药

老年人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按量服用降糖药物,不要随意更改用药剂量。对于使用胰岛素的老年人,应定期检查血糖,根据血糖情况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建议:

(1)按时按量服用降糖药物,不要随意更改用药剂量。

(2)使用胰岛素的老年人应定期检查血糖,根据血糖情况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3)在更换药物或增加药物剂量时,应与医生沟通,了解是否会引起低血糖。

5、保持情绪稳定

情绪波动可影响血糖水平,老年人应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紧张等不良情绪的影响,以免引起低血糖。

建议:

(1)情绪波动可影响血糖水平,因此老年人应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紧张等不良情绪的影响。

(2)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如听音乐、阅读等,以减轻情绪波动对血糖的影响。

6、注意细节

在服用任何药物之前,应告知医生自己的身体状况,包括是否有其他疾病或正在使用的药物。如果出现心慌、头晕、出冷汗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建议:

(1)在服用任何药物之前,应告知医生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正在使用的药物。

(2)在饮食方面,避免食用高糖食品,如糖果、巧克力等。同时避免饮酒等刺激性饮料。

(3)注意身体状况,如果出现心慌、头晕、出冷汗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总之,老年人预防低血糖需要从饮食、运动、用药、情绪等方面进行综合调整。同时需要注意细节和自我监测,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预防低血糖的发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老年人应对低血糖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坚持规律服用药物

如果是糖尿病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如果服用的是胰岛素增敏剂等药物,也可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调整。同时注意避免饮酒、喝饮料等容易造成血糖降低的行为。

2、随身携带糖果、饼干等食物

如果感到头晕等低血糖症状出现,可以及时食用以缓解症状。

3、定期监测血糖

老年人应该定期监测血糖,了解血糖波动情况,从而更好地应对低血糖。

4、及时就医

如果老年人经常出现低血糖症状,且通过调整饮食、药物等措施无法缓解,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建议和治疗。

具体操作时,还需要根据个体情况来,每个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营养需求、活动量等都不同,所以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方案。如果症状严重或出现疑似低血糖昏迷的情况,应立即呼叫急救车并送医急救。

▏适宜低血糖老年人吃的食物

老年人低血糖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对于老年人的饮食选择,营养均衡、低糖、高纤维的食物是关键。以下是一些适合低血糖老年人吃的食物建议:

1、高纤维食物

高纤维食物可以帮助延缓血糖的升高,从而降低发生低血糖的风险。一些高纤维的食品如全麦面包、糙米、水果、蔬菜都有助于保持血糖的稳定。

2、优质蛋白质

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蛋、豆类等也是好的选择,因为它们能提供身体所需的氨基酸,从而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3、脂肪类

对于老年人来说,摄入适量的脂肪也是必要的。健康的脂肪如橄榄油、鱼油等可以帮助控制血糖。然而,要注意避免过多的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

4、含糖低的水果

尽管水果含有糖分,但有些水果(如苹果、草莓、蓝莓等)含糖较低,且富含抗氧化剂,对健康有益。在吃水果时,建议选择这些含糖较低的品种。

5、蛋白质食物

蛋白质食物如鸡蛋、豆腐、瘦肉等可以缓慢地释放出能量,有助于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6、适当摄入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身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但为了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应选择升糖指数(GI)较低的食物,如糙米、全麦面包等。

7、坚果类

如核桃、杏仁等坚果类食品,也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助于身体恢复。

8、其他

如纯牛奶、燕麦片、无糖饼干等,这些都是低血糖老人可选择的食品。需要注意的是,老人的身体状况比较特殊,在选择食物时一定要考虑食物的成分和消化程度。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少食多餐的习惯,尽量避免吃含糖量高的食物。如果症状严重,需要及时就医。必要时可以服用药物进行缓解。

(图片源自网络)
作者 | 寒梅出生于吉林省敦化市,执业药剂师,就职于知名国家三甲医院三十余年,拥有丰富医护经验。曾多次代表院方外出交流学习,食品卫生与营养学方面专家,拥有国家级营养师资质,科普爱好者。

来源: 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