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是身体的“司令部”,指挥身体各个器官的有序运行。但如今脑病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其中以脑卒中最为常见。今天(9月16日)是中国脑健康日,让我们一起认识缺血性脑卒中,关爱自己和家人的“头”等大事。
缺血性脑卒中为广义的脑梗死,是指突然发生的脑组织动脉血流灌注减少或血流完全中断,停止供血、供氧、供糖等,使局部脑组织坏死。
脑卒中是世界范围内导致患者死亡和残疾的一个主要原因,每年影响大约1500万的患者,其中约三分之一的患者死亡,三分之二的幸存者严重残疾。脑卒中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占80%左右,其中大约90%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年龄>50岁。脑卒中的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高血脂
高血脂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能够引发脉动脉粥样硬化,增高血液黏度,降低白细胞的变形能力,且增强血小板聚集,显著增加血栓的发病率。
高血压
中国是脑卒中高发的国家,而高血压是中国人群中脑卒中发病的最主要因素。血压长期升高会使小血管透明样变,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管腔变硬、内膜增厚,进而使管腔狭窄或闭塞。当脑部的动脉发生狭窄或闭塞时便会导致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
高血糖
缺血性脑卒中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通过弥漫性堵塞微小血管导致。血糖升高会引起体内激素水平变化,血浆黏度增高,使得微血管内血流不畅或栓塞,最终引起脑梗死的发生。当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高血脂时,会使血管病变加速,加快血管堵塞的进程。
心脏病
心脏病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房颤、室壁瘤等心脏病的患者容易在心腔及较大的血管上形成附壁血栓,这些血栓一旦脱落,便会顺着血流流向全身,如果流向了脑部,则会将内径小于血栓直径的脑部血管堵塞,造成局部脑组织缺血。
吸烟
许多研究显示,随着吸烟量增大和吸烟时间的延长,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随之升高。同时长期被动吸烟的人群脑卒中发病率也明显较高。其致病机制为:吸烟能够增加血小板的聚集性,增加红细胞压积,减少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并能收缩血管,减少脑内的血流量,由此促进血栓形成;尼古丁还可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形成粥样斑块;吸烟时的一氧化碳进入血液,使血红蛋白的携氧功能消失,导致血液中含氧量大大下降,从而使脑组织缺氧坏死。
饮酒
多数探索饮酒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表明,脑卒中的发病危险性随饮酒量的增加而增加。乙醇可刺激血管,使血管硬化,增加血液黏稠度,从而导致血管粥样硬化的形成;饮酒还使得血压升高,引发心脏病,促进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肥胖
肥胖在卒中患者中较常见。肥胖的人容易合并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疾病;脂肪组织还能够加快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凝血和纤溶系统活性。
对于突发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越早发现早期症状就能越早治疗,脑组织缺血缺氧的时间越短,治疗效果也就越好。脑卒中的黄金抢救时间为6小时,而大量研究表明发病早期进行溶栓治疗对于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脑卒中患者发病后由于肢体及语言障碍,通常无法自行拨打急救电话,因此此时身边的家人朋友是否能及时识别中风先兆并采取正确的就医行为对于减少中风患者院前就医延误起着关键性作用。
牢记“120”识别法可以让你快速识别身边人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症状:
“1”代表看到一张不对称的脸,即检查有无口角歪斜;
“2”代表双手平举,检查两只手臂是否单侧无力;
“0”代表聆听讲话是否清晰,表达是否困难。
一旦发现上述任何突发症状,需要第一时间呼叫120急救电话,将患者送往有脑卒中治疗条件的医院。
来源: 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