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物质

是不可或缺的调味品

但摄入过量可能会导致多种疾病

它就是每餐必备的

食盐

盐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且咱们日常烹饪时,几乎每道菜都需要加入食盐调味,甚至还有不少小伙伴越是“油大盐咸”,越是觉得美味难挡。

但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减盐”的重要性。可是如何科学地“减盐”呢?只是炒菜时少放一勺盐就可以了吗?

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

盐的种类有哪些?

超市里的盐那么多,该怎么挑选?

如何科学地“减盐”?

生活中食盐主要分为四大类:海盐、湖盐、井盐、岩盐(矿盐)。

海盐是将海水引入盐田,经过日晒、蒸发、结晶而成。湖盐是从盐湖中直接采出的盐,或以盐湖卤水为原料在盐田中晒制而成。

井盐是采用地下天然卤水晒制而成。岩盐是曾经的海水因地质运动变成陆地上的咸水,经过长期蒸发,含盐物质结晶形成岩石状矿层。

食盐盐粒的显微照片,图源数字北京科学中心

除了以上四大类,有时候也会看到**“玫瑰盐”“黑盐”“蓝盐”等,这些盐往往是由于其中混有的杂质而导致了颜色的变化**。

纯净的氯化钠是无色透明的晶体,因此当其中混入杂质,就很容易被杂质影响,使整体颜色都发生改变。

例如网上很火的“喜马拉雅玫瑰盐”,号称含有“84种矿物质”。其实它是产自巴基斯坦东部旁遮普省克乌拉盐矿的一种岩盐,因为其中含有微量的铁杂质所以看上去呈现红色或粉红色,也就被商家取了“玫瑰盐”这样一个名字。

产自巴基斯坦的玫瑰盐,图源数字北京科学中心

实际上所谓“玫瑰盐”对身体健康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其他一些含有铁杂质的盐也可能会呈现相似的颜色。

而号称84种元素的说法也不靠谱,目前被发现的化学元素有118种,自然界存在的只有98种,其中有17种被证实人体不需要甚至有害,所以84种有益矿物元素是不可能存在的

“黑盐”则据称是产自印度并混有火山灰成分的盐,其他一些“波斯蓝盐”“夏威夷红火山盐”等,也都是混有了一些杂质而产生的带有不同颜色的盐

纳米比亚的沃尔维斯湾盐场,也是粉红色的盐

根据产地不同,盐中含有的杂质也不同,所含有的微量的风味物质自然也就不一样,美食家们口中不同的盐具有的不同风味,就与其中所含的风味物质有关。当然这些物质是否有益健康,还需要经过科学准确地研究。

如何选盐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超市里的盐也品类繁多,但仔细去研究一番会发现无外乎下面这些种类。

1、矿盐和海盐

主要是根据盐的来源命名的,上面说的海盐、湖盐、井盐都属于这一类。虽然来源不同,但其营养价值几乎没有区别,若无特别说明就是日常的普通食盐。

2、碘盐

在食盐中添加了碘元素,通常是通过碘酸钾的方式来添加,是国内为了改善缺碘的状况而被推广的食盐。

3、低钠盐

用一部分氯化钾替代来氯化钠,用来减少钠的摄入,主要针对吃的特别咸或者高血压的人群

4、营养强化盐

在食盐中添加了一些矿物质,比如高钙盐、补铁盐、富硒盐,包括前文所说的玫瑰盐,它们的实际作用还有待科学检验

除了面向特定人群的低钠盐,从营养角度来说, 各类盐并没有什么比较大的区别。因为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只要氯化钠够纯,营养也就够

减盐不减咸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一个成年人每天摄入钠的量应小于2克,也就是大约5克食盐。我国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中也建议成人每天摄入食用盐的量不应超过6克

其实只要注意食物的烹调方法和调味方式,就可在获得美味的同时保证健康。

1、晚放盐胜过早放盐

要达到同样的咸味,晚放盐比早放盐用的盐量少一些。

2、多放醋,少放糖

少量的盐可以突出大量糖的甜味,而放一勺糖却会减轻菜的咸味。反之,酸味却可以强化咸味,多放醋就感觉不到咸味太淡。

3、注意含盐食品配料

除了盐和酱油之外,很多调味品和食品配料中都含有盐分,如鸡精、豆瓣酱、黄酱、豆豉、海鲜汁、虾皮、海米等。

4、使用低钠调味品

使用低钠盐是家庭中减少摄盐量的最简单方法,低钠食盐中一般会用氯化钾来替换一部分氯化钠以降低钠的含量。

低钠盐可以在几乎不影响咸味感觉的同时,把摄盐量降低,同时有效增加了钾摄入量,适合中老年人或高血压患者食用。

5、购买加工食品时看钠含量

仔细阅读产品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找到那些美味同样浓郁、含钠量却比较低的加工产品。

6、尽量少吃加盐制作的主食

如各种带咸味的饼,加盐和碱制作的挂面和拉面,加盐发酵的面包等。如果实在要吃拉面之类的快餐,不要喝汤,并额外喝些茶或白水。

7、尽量少吃加工肉制品

咸肉、火腿、培根等加工肉制品中盐含量非常高。如果一定要吃,建议要配合不加盐或少盐的食物吃。

8、隔天吃顿无盐餐

早餐或晚餐完全不吃咸味食物。

比如早餐以谷物片为主食,配一大杯豆浆或牛奶、酸奶,加点葡萄干、杏干等水果干调味,再吃些小番茄和水果。也可以把谷物片换成燕麦粥,加水果干或原味烤芝麻来增味。

来源: 数字北京科学中心、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