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明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主任医师
审核:韩苏军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副主任医师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一个又一个的医疗难题被逐步攻克。
比如肾功能衰竭的终末期,发展到尿毒症阶段之后,在过去,病人可能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而如今,我们可以通过透析、通过肾移植来让他们获得“重生”。
与透析相比,肾移植以后,病人的生存时间更长、生活质量更高,甚至可以成为一个正常的健康人,正常生活、正常工作。
但肾移植之后,需要我们密切观察可能出现的一系列并发症,尤其是排斥反应。
一、什么是肾移植后的排斥反应?
肾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从机制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一类是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从发生率来看,80%左右都是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
其中,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从发生病情的急慢和时间来看,又可以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是超急性的排斥反应,超急性的排斥反应往往发生在肾脏移植后的24小时以内,绝大部分是发生在手术台上,在开放肾脏血液循环大概10分钟左右,就出现了肾脏一些变化,肾脏发黑、无尿等情况。这种超急性的排斥反应,一般是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也就是体液排斥反应,治疗效果往往很差,只能把这个移植的肾再切掉。
第二类是加速性的排斥反应,一般发生在手术后的一周以内,这一周以内出现高强度的排斥反应,通常用的那些常规治疗方法没效果,病理证实又有血管、肾小球、肾小管、毛细血管的破坏,而且可以查到HLA特异性的抗体,这种排斥反应叫加速性的排斥反应。这种排斥反应的治疗效果也不好,往往也需要切肾。
第三类是急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可以发生在接受移植以后的全过程。这个急性排斥反应,通常都是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大概占到80%以上。早期发生的比例比较高,大概在三个月左右就可以发生,这个时间段的发生比例占所有全过程发生的20%-30%左右。这种急性排斥反应的治疗效果比较好,80%以上都可以治愈,通常是用冲击治疗,也就是在短期内用大量的激素,或者用一些抗胸腺细胞或T淋巴细胞生物制剂来治疗,效果都是比较好的。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第四类是慢性排斥反应,慢性排斥反应是一个非常头疼的排斥反应,不知不觉地发生,病人不会有任何感觉,首先出现尿蛋白阳性,肌酐一点一点地增高,或者可以伴随一些血压的增高等等,免疫抑制剂的治疗效果也不是很理想,但是好在它的发展速度比较慢,有的可以维持十几年,但有一些患者的发展速度也很快。
在这四类排斥反应中,急性排斥反应是我们最关注的,因为这种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比较高,但及时治疗效果比较好。
二、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可以预防吗?
肾移植术后要服用免疫抑制剂,它就是预防排斥反应的药物。
目前,临床应用的免疫抑制剂有三种:一个是最基本的CNI类药物,代表药品有两个,一个是环孢素,一个是他克莫司(FK506)。还有一种抗代谢性类药物,就是MPA类药物,目前主要是吗替麦考酚酯、麦考酚钠肠溶片。第三种药物是激素的小量使用。
一般情况下,需要这三种药物联合使用,也就是三联用药来预防排斥反应。但是在预防的过程中,因为漏服或腹泻等情况,药物浓度发生改变,排斥反应依然容易出现。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所以我们要提醒病人,比如在家里的时候,要注意有没有发烧,有没有血压增高,有没有肾区不适,有没有尿量突然减少,出现这些情况,可能是发生了急性的排斥反应,就要引起重视,及时到医院就诊。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