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CAA青年科学家论坛由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组织,旨在为自动化领域的优秀青年学者搭建学术交流平台,通过优秀青年专家研讨交流,分享和解读自动化领域的最前沿学术成果,激发多学科交叉技术灵感。本次论坛邀请了北京理工大学方浩教授、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吴新宇研究员、山东大学王光臣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磊教授、浙江工业大学张文安教授、南开大学孙宁教授、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副秘书长、武汉大学张俊教授和重庆大学陈锐教授共八位优秀青年学者作了精彩报告,报告分享了八位学者在自动化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副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黄华教授,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北京科技大学贺威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郑心湖助理教授担任论坛主席。
首先,北京理工大学方浩教授作题为“挑战场景下无人系统的自主感知,拓扑优化与协同控制”的报告。报告介绍课题组在复杂、恶劣、扰动场景下的多机器人自主协同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关注感知、规划和控制三个层面的工作。首先,针对视觉SLAM对于光线敏感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学习的无人系统自主感知与定位算法。其次,基于混合整数半正定规划的交互拓扑优化设计框架,提出拓扑优化算法,以满足系统性能和通信代价要求。最后,针对动态障碍环境下的多机械臂协同搬运问题,提出了多约束优化指标下的分布式在线轨迹优化方法,以确保多机器人在动态障碍环境中实现安全协同操作。
方浩教授做报告
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吴新宇研究员作题为“外骨骼机器人发展与思考”的报告。报告介绍了多细分领域下肢外骨骼的研究前沿及国内外发展现状,归纳总结了人机共融外骨骼机器人发展面临的共性挑战。以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研发的自平衡下肢外骨骼、柔性-刚柔并济外骨骼、搬运助力外骨骼等代表性系统为着力点,解析了人-外骨骼系统耦合建模、结构相容设计、运动意图识别、高精度力位控制等关键技术,最后研判了人-外骨骼进一步深度共融的技术发展趋势。
吴新宇研究员作报告
山东大学王光臣教授作题为“Robust optimal control of Bi-objective LQ system with noisy observation”的报告。报告讨论了一类部分可观测的LQ控制问题,其中成本函数的系数是不确定的,代表了不同的市场条件。利用后向分离技术、随机极大值原理和滤波方法,设计了一种候选最优控制的反馈形式。此外,通过一些精细的分析,证明了最大参考概率的存在性。最后,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理论结果。
王光臣教授作报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磊教授作题为“工业人工智能:迈向大模型时代”报告。报告介绍新一代人工智能与新一代智能制造的发展脉络,探讨工业互联网智能化转型的新兴热点技术,包括工业边缘智能、工业大数据智能、工业云边协同智能、工业数字孪生智能、工业元宇宙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技术前沿,在此基础上将探讨并展望工业大模型的未来发展方向。
任磊教授作报告
浙江工业大学张文安教授作题为“复杂感知环境下的信息融合估计理论及应用”的报告。报告介绍了智能感知信息融合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随着各类传感器的发展,感知手段日益丰富,获取的信息也变得更加多样和复杂。这使得感知任务面临更高的要求,如智能网联车辆的定位、导航和交通态势感知。这类应用需要处理高维、特征复杂以及难以预知的不确定性信息。信息的不确定性增加了经典信息融合理论在同步性和完备性方面的难度。高维复杂信息也使得完全基于模型的融合估计方法效果受限,场景自适应能力不足。报告将介绍团队在智能感知信息融合技术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成果。
张文安教授作报告
南开大学孙宁教授作题为“仿生气动机器人系统的智能控制与应用”的报告。报告介绍了气动仿生机器人的建模和智能控制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概述了团队针对单气动仿生机器人在建模、规划、控制等方面所做的工作,提出了适用于其高非线性、参数不确定等问题的各种智能控制方法。在多气动仿生机器人方面,团队研究了准确的动力学建模方法,以及处理状态变量约束等问题的控制方法,并将方法应用到气动康复机器人。最后展望了气动仿生机器人的未来发展方向,并介绍了团队在其他机器人系统如起重机等的相关研究工作。
孙宁教授作报告
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副秘书长、武汉大学张俊教授作题为“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解读及其电力系统应用前沿”的报告。报告阐述了人工智能大模型在能源电力领域的应用前景和技术路径。分析了当前以ChatGPT和GPT-4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现状,它们依托海量数据和计算能力,在处理自然语言和多模态数据方面展现出强大能力,在多个领域和任务中显示出巨大应用价值。在能源电力领域也存在诸多迫切的应用需求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报告以系统调度控制、设备健康监测、智能人机交互等复杂系统为例,阐释了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在这些场景中的关键技术、系统架构设计和应用技术路线。报告对人工智能大模型支撑能源电力领域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有价值的技术和应用指导。
张俊教授作报告
重庆大学陈锐教授作题为“翻转式运动的轻量化多功能软体爬壁机器人”的报告。报告介绍了一种轻量化多功能软体爬壁机器人的研究。该机器人采用翻转式运动模式,通过折纸结构启发的气动驱动器和自适应复合吸附单元,实现了在倾斜壁面爬行、转向、面间转换以及壁面适应等多种功能的集成,大大提高了软体爬壁机器人的运动效率和功能模块化。该机器人质量仅2.57克,可以在0-180度倾斜角的各种材质壁面及轻微曲面上爬行,并可在小于180度的任意两个面之间平面转换。该设计有效平衡了爬壁机器人的运动空间与结构复杂度,为提升软体爬壁机器人的综合运动能力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
陈锐教授作报告
本次青年科学家论坛的八个报告聚焦自动化和人工智能领域前沿问题,为参与论坛的专家学者、学生等带来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
来源: 中国自动化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