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情况

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科普基地2022年11月被中国科协认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以来,深入贯彻落实党、国家及各级科协有关科学普及的文件和指示精神,结合自身业特色,始终秉持“传播生命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热爱自然,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建生态文明”的服务宗旨,扎实推进基地的建设和科普活动。

(一)本年度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工作,开放天数、接待观众量等基本情况。

本基地除假期外(法定假日及学校寒暑假)全年向公众免费开放,并适时开展各类科普互动活动,年均接待各类观众5000余人次。

(二)本年度开展科普助力“双减”工作,科普活动进校园、服务学生人次等情况。

基地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基地的科普资源积极推进科普助力“双减”、科普进校园等活动,2023年开展特色科普活动36次,形成了参观标本馆了解身边动物、叶脉及小动物(螃蟹)标本制作、观察微观世界——草履虫的形态观察等特色活动,主要面向中小学学生,将生命科学知识纳入学生课外时间学习的重点内容,助推“双减”政策实施,受众达4200人次;基地教师和学生志愿者还积极走进中小学校园,先后深入到大连市沙河口区东北路小学、大连高新区第一中学、大连甘井子区弘毅小学等学校开展科普报告,此外,利用网络平台,基地姚锋老师参与录制大连市科协主办的“大家讲科普”暑期特辑,向全市中小学生推送,介绍大连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特色物种资源、生命科学知识等内容,倡导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共建生态文明的理念,各类进校园活动服务学生达2300人次。

科普进校园邀请中小学生参观标本馆并开展科普活动

教师和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参与科普进校园活动

(三)在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等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的情况。

在全国科普日等重要主题日期间配合活动主题,面向公众,主要是中小学生,全年共举办特色科普活动36次,2023 年 5 月 25 日大连日报 7 版对基地的科普开放活动做了报道,反响热烈,收到良好社会效果。面向大学生,举办辽宁师范大学动植物标本大赛,选拔优秀作品参加辽宁省普通高校本科动植物标本大赛,2023年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项,参加于2023.11.12至14举办的全国动物标本大赛,获得三等奖1项。

大连日报对基地的科普开放活动做了报道

成功举办标本大赛

2023 年 5 月在大连市自然博物馆举行的大连科普达人秀比赛中,我院选手获得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2 项,三等奖 1 项,优秀奖 1 项,优秀组织奖 1 项的优异成绩。一等奖选手陈舒婷代表大连队参加11月10日于广州举办的第十届全国科普讲解大赛,陈舒婷的参赛作品《大连蛇岛—书写和谐共生新篇章》荣获三等奖。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志愿者参与科普工作的热度,营造良好的科普环境与氛围,吸引选拔更多优秀学生志愿者参与科普活动,基地举办了第二届“生命·绽放·创造”主题科普演讲比赛。从生物技术与IT的碰撞、脑科学研究与人工智能、解析超级细菌、靶向治疗的应用前景、聚焦空间动物学、外来入侵物种与生态文明建设、神奇的分子料理、趣味生物标本和革故鼎新的标本制作技术八个不同的角度和领域探讨了生命科学的相关话题。


参加第十届全国科普讲解大赛

(四)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科普教育活动信息、展教资源更新情况等公共科普服务信息等情况。

基地扩宽传播渠道,充分利用学院网站,科普微信公众号以及科普中国账号发布多种形式的科普内容,通过各种媒体已发布原创文章 30 篇、视频 60 段、科普小课堂 200 余次。

(五)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情况。

生命科学学院科技志愿服务队,注册时间是 2023 年 3 月 27 日,现有科普志愿者人数 35人,打造科技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名称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开放。除了利用科普基地开展展览解说、标本制作互动体验指导等志愿服务外,举办了“夏日如约至,建设家园美”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积极投入,热情参与,他们在社区、街道、公园等公共场所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包括2023 年 6 月 10 日到大连沙河口区西南路九蝶文创园, 开展了科普进社区活动,以及深入社区、街道进行垃圾分类科普宣传等;结合专业特点,前期对专业大学生进行入侵物种相关生态知识培训,成功举办了“追溯家乡物种,探索外来入侵”志愿调研活动。同学们分别在辽宁省沈阳市、朝阳市、辽阳市、大连市、营口市;河北省唐山市;四川省宜宾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贵州省遵义市;云南省玉溪市等共6个省、15个市区进行实地调查。共调查到约40种入侵物种,并完成了各自的调研报告。


志愿者服务进社区

“追溯家乡物种,探索外来入侵”志愿调研活动

(六)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主要的科普经费来源于省科协国家级科普基地建设经费10万元,主要用于科普基地场馆的建设改造;此外,基地还多方面筹措经费,探索多种渠道增加科普平台的经费,例如,2023 年 5 月,与大连学记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签订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开放活动及中小学生研学产品开发》合作项目,项目资金 2 万元,主要共享基地的科普场馆和研学活动内容资源,所得经费用于科普基地日常材料和活动费用。

吸收年轻教师卢佳丽、段兴鹏、方鹍鹏、陈菁、杨淼、李长平、陈永生、李梦淼,共计 8人加入科普基地工作团队,成为团队兼职科普教师,他们均为 985、 211 院校博士毕业,通过科普基地这个平台,用讲座的形式陆续向大众展示了各自的最新科研成果。

面向在校大学生青年教师讲座


二、特色工作

综上所述,经过一年的建设和发展,基地在科普主题活动、科普资源和内容以及志愿服务等方面开展了扎实的工作,这些工作紧密围绕生命科学知识和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大连地区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第一、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生物安全搭建生态文明系列科普服务平台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科普及科学素质建设的相关部署以及省市科协推进的科普日活动,基地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常年坚持举办多种形式的生物多样性及生物安全科普活动,形成了具有明显地方特色和专业特色的科普展览和活动,例如,基地结合地方特色和教师研究方向形成了大连地区海滨动植物系列科普展览和活动(标本馆参观、科普讲解大赛获奖等)、生物多样性及环境保护科普活动(科普进校园活动有关大连生物多样性保护报告)等特色活动,并与企事业单位及中小学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坚持科普进社区、进校园,搭建了具有广泛影响的生态文明科普服务平台。这样的平台使最广泛的大众通过身边的动植物种类了解,家乡得天独厚的物种资源的了解,从而增加对家乡自然资源的热爱,深刻体会国家环保、生态等方面的战略需求和部署在结合环保事例从而激发大众投身保护自然,建设家乡绿水青山的热情。

第二、进一步对基地展馆资源进行更新改造,建设互动体验实验室,为科普研学内容建设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优质条件

通过省科协国家级教育科研及重大工程类科普教育基地建设项目,基地将原来的软体动物和昆虫展室的主要内容打造成专题科普展示廊道,并新建了标本制作互动体验实验室,在原有展览内容不变的前提下,可以为参观者提供全面体验动植物标本制作过程,研究探索标本制作新方法和新技术,以及基于动植物标本制作技术进行创新创业项目的良好平台;同时指导教师也可以通过科研平台,结合自身科研项目和研究方向,利用互通体验实验室指导学生开展生物科学方向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未来我们也将利用好互动体验实验室可发更多研学内容,最大程度上满足目前基础教育双减状态下,对于素质教育特别是科学素质教育的需求。

三、问题不足

作为国家级科普基地建设一年多来,基地也认识的到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基地虽然努力从服务教学科研型大学标本馆向面向公众开展科普的综合场馆转型,例如增加展馆面积(建设科普展示廊道,改建互动体验实验室等),但目前大多数展馆还主要设计理念比较陈旧,其主要为教学科研服务,更多更全面的呈现本地物种,与展品相配套的介绍科普性文字说明较少。基地计划逐步对展馆进行升级改造。

第二、基地建立了一些围绕互动体验实验室的科普活动,如动植物标本互动(叶脉、螃蟹等)、显微观察(草履虫、植物气孔等),但这些科普研学活动还不系统,有更多挖掘的空间,今后的工作要更好围绕现有的场馆进一步深入挖掘科普研学活动的内容,让公众更多的以体验互动的方式了解身边的生命科学知识。

第三、科普基地对于我们还是新鲜事物,运行管理的经验还不是很丰富,很多事务性的工作还是以一种教师无私奉献的形式来运作的,没有专门的机构,虽然学校学院领导给了很高的关注和支持,但学校学院没有建立起相关的政策和专项资金的支持制度,也不能吸引更多人才从事科普工作,没有形成良性循环的机制。

四、工作建议

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工作的意见建议。

第一、急需管理部门对于科普工作的指导和帮助,例如可以组织科普基地之间的经验交流和学习,将好的运营管理经验作为典型进行学习借鉴。

第二、虽然党中央、国务院各级科协对科普工作很重视,有相关政策文件支持,但在基层单位部门对于科普工作还没有形成良性的政策支持。

来源: 辽师-生科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