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志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主任药师

审核:刘志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主任医师

众所周知,是药三分毒。它在治病的同时,肯定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或不良反应,因此,药不能乱吃。

那么如何吃药才能更安全呢?我们可以通过五个部分,即“五部曲”来达到安全用药的目的。

一、安全用药第一部

看病时,把病情跟医生说清楚,症状是什么情况、有什么并发症、自己有哪些基础疾病、现在吃什么药等等,都要说清楚。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比如有些药物在服用后对胃有较大的刺激和伤害,有胃溃疡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就要特殊注意。

有些药物有很多剂型,比如做成胶囊,可能就减少了对胃的伤害。还有的药做成肠溶片,在胃里面不溶解,因为胃的pH值非常低,肠溶片在胃酸的环境下就不会释放,等到肠道里面,pH值升高变成碱性以后,才会释放出来。一边释放、一边吸收,也可以减轻对胃的刺激。

当然,强酸性药物、强碱性药物,对胃都有刺激,所以科学家也在研究,通过各种方法来避免或者减少一些药物对胃肠造成伤害。

对患者来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看病时一定要告诉医生和药师,胃肠功能怎么样?有没有溃疡?有没有出血?把这些信息告诉医生、药师,在给你治疗指导的时候会更有针对性。另外,如果我们吃完药以后胃不舒服,也一定要告诉医生或者药师,然后采取针对性地处理。

二、安全用药第二部

吃药之前一定要问清楚药师,应该餐前吃,还是餐后吃?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比如糖尿病患者很常用的一种口服药叫阿卡波糖,因为它是降低餐后血糖的,所以服用这个药的时候要求吃完第一口饭以后开始服用,而且是嚼服,不能吞服,嚼碎了服用才能发挥最好的效果。

当然,还有的药要求餐后服用,因为它对胃肠刺激性大,食物进到胃里面以后再服药,能减少对胃的刺激。

还有的药要求必须睡前服用,比如调血脂药,因为血脂的分泌高峰在夜间,睡前服用能够把血脂的高峰刚好覆盖。

还有一种服药时间叫随餐服用,就是吃饭的时候服用,好多降糖药都是随餐服用,随着吃饭走。

还有一种服药时间叫一天三次,一天三次是什么意思?每八个小时服用一次。正常人一天吃三顿饭,那随餐服用可以吗?三顿饭之间不足八个小时,所以一天三次不是指随餐服用。

还有很多人说,医生、药师会交代说这个药应该空腹服用,但是老百姓不太清楚什么叫空腹?实际上空腹是指餐前一小时,或者餐后两小时。有人说空腹就是餐前吃药,这是不对的,餐前一小时是空腹,餐前半小时不叫空腹。

三、安全用药第三部

第三部,回家以后,药品怎么保存也很重要。一些药品要求在冰箱中冷藏,有的药品需要在阴凉处保存,大部分药品要求常温保存。

图3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需要在冰箱中保存的药品,有的需要冷藏(2-8℃),有的需要冷冻(0℃以下),这两种不一样。绝大部分是冷藏保存,不能把冷藏保存的药品放到冷冻室,也不能把冷冻的药品放到冷藏室。

比如很多益生菌就是需要冷藏保存的药品。

益生菌主要指肠道益生菌,是肠道中原有的有益菌群的统称。从体外添加对人体有益的外来菌,可以帮助增加肠道内一种或数种益生菌的数量,帮助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从而起到预防疾病以及治疗疾病的功效。

四、安全用药第四部

药品保存要放到孩子拿不到的地方,家里有小孩的,药品要存放在专门带锁的保存箱中,且放在儿童不容易够到的地方。小孩,特别3-4岁的孩子,常常模仿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用药行为,从而导致孩子误服。

图4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有一种药品叫芬太尼贴剂,芬太尼是晚期癌症病人的止痛药,贴一贴可以管三天,三天以后撕下来的那个贴剂里面还残存有少量的药品成分。如果爷爷奶奶贴完以后随手一扔,小孩觉得很好玩,捡起来贴在自己身上,这个模仿行为可能会导致孩子中毒,甚至死亡。

另外,保存药品一定要放到原来的包装盒里,不要用比如饮料瓶、糖果盒,或者食品包装袋来保存。避免有些孩子拿到之后以为是食物或糖果,导致误服,引起不必要的后果。

药品的存放要特别注意,特别是家里有小孩或有小孩来家里的祖辈们。

五、安全用药第五部

第五部,药品使用过程中有任何不舒服,应该及时去跟医务人员沟通,因为还有很多疾病和药源性疾病之间分不清楚,作为老百姓自己没法判断,所以及时去医院,与医务人员沟通。

图5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比如激素类药物,可使血压升高,需要与原发性高血压进行鉴别。

比如某些抗肿瘤药物,特别是蒽环类的,可以引起心肌病,需要与原发的心肌疾病进行鉴别。

比如肾是药物在体内清除的重要脏器之一,通过肾排泄的药物种类较多,因此肾容易受到药物的损害。一旦发生损伤就要注意与原发性肾病进行鉴别。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