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肉在我国的肉类消费结构中非常重要。2021年,禽肉的消费在肉类消费中占比达到了30%,其中的2/3都是鸡肉。每年,我们大概会一共消耗100亿只白羽肉鸡和黄羽肉鸡。

相比于生长慢、料比(即饲料转化成体重的比例)低,繁殖效率不高的黄羽肉鸡,白羽肉鸡效率高、料比低、产肉量高,能够满足大量的鸡肉消费。但在中国,白羽肉鸡祖代种鸡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产业被国外垄断近百年,这对于粮食安全和鸡肉价格稳定十分不利。因此,育成自主白羽肉鸡品种,把产业的源头掌握在自己手中变得尤为重要。

这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白羽鸡育种在国外已经有百年的发展历史,国内新生的育种公司才发展了十年,要赶超国际水平,在生产性能、技术水平、团队力量、企业的发展等方面都需要加倍努力。

十年前,一直进行黄羽鸡育种的广东佛山的新广农牧有限公司开始了白羽鸡自主育种的尝试。最初,大家认为白羽鸡育种与黄羽鸡相差不会很大,然而2013年和2014年的两次测定表明,与国际标准相比,新广农牧有限公司的白羽鸡在料重比、料肉比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

更大的困难出现在2019年。随着环保压力的增大,废弃物处理成为了大问题。新广农牧有限公司的育种基地被要求禁养,必须搬走。此时,白羽鸡的育种已经进行了9年,离成功一步之遥,但还没有产生任何效益,该公司董事会决定停止育种。之前每年有几百万元的净投入,如果项目暂停,这些投入将功亏一篑。大家深知白羽肉鸡研究的重要性,用专车将种蛋从广东运到云南新基地,努力保留了一部分关键的试验材料。

关键时刻,峰回路转。2019年7月,农业农村部启动畜禽联合攻关工作,新广农牧和专家们决定继续育种,白羽鸡种业研究走上了快车道。两年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标志着中国白羽鸡种源自主研发的成功。新广农牧有限公司的“广明2号”白羽鸡品种得到了认可,成为了中国自主的白羽鸡品种。

白羽肉鸡种源上取得了“0”的突破,在种源安全里产生了一个专有代名词——“鸡先锋”,这对进一步增强行业信心、促进畜禽种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白羽肉鸡自主研发的研究中,每周都会有详细的进展报告。未来,白羽肉鸡产业计划在2025年达到达到国产品种30%的市场占有率,并在此之后,在5到10年内达到60%的市场占有率,实现种源自主可控。

科学性审核:赵桂苹 广明2号育种家之一,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研究员

编辑:李欣哲

文案:闫烁(实习)

来源: 光明三农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