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层空间信息化装备指在太空驻留运行,通过搭载的仪器或武器等有效载荷来完成作战任务的各种军用航天器。1957年10月4日,苏联把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地球近地轨道。 1960年8月,美国间谍卫星“发现者”13号回收成功,标志着人类开始利用太空进行军事活动。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动用了几乎全部军用卫星系统,所使用的军用卫星达72颗,同时还征用了部分在轨商业卫星,完全掌握了海湾战争的制信息权,保证了战争迅速胜利。美军在总结海湾战争的经验时认为,海湾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太空战争,太空武器系统无论在战略行动还是在战术行动上,都已经成为现代作战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后来发生的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各类军用卫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外层空间成为继陆海空之后的第四维作战空间,各军事大国在此领域展开新一轮的竞争。2018年12月18日,美国副总统彭斯在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宣布:总统特朗普已向国防部正式签署命令,成立美国太空司令部。新的太空司令部将成为美国国防部的第11个联合作战司令部。俄罗斯1993年就着手筹建太空作战、预警和侦察系统,1997年合并完成了火箭部队、军事航天部队和导弹防御部队建设,2001年正式创建了“天军”——航天部队。2015年 8月1日,俄正式成立“空天军”,实现对航空、防空和反导防御、太空部队的统一指挥,使其空天攻防体系更趋完善。
外层空间信息化装备有军用卫星、军用航天器、天基武器系统。
军用卫星是指用于军事目的的人造地球卫星。包括侦察卫星、预警卫星、军用通信卫星、军用导航卫星、军用气象卫星、军用测地卫星等。“锁眼”卫星是美国的光学成像侦察卫星。该卫星采用了最尖端的电子设备,其图像质量可与返回型卫星的图片相媲美,分辨率接近0.1米。美国中央情报局曾动用KH-12来查找藏匿在阿富汗山区的本·拉登。“长曲棍球”卫星也是美国的侦察卫星,该卫星采用了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其分辨力与可见光照相侦察卫星的相当。该卫星具有全天候、全天时侦察能力,选用合适频率可探测一定厚度的植被和干燥地表以下目标。“长曲棍球”卫星还具备一定的伪装识别能力、动目标显示功能。
“长曲棍球”侦察卫星
“军事星”通信卫星是美军最重要、投入最多的军事卫星。“军事星”通信卫星从开始设计便考虑到要适应未来战争需求,具有极强的抗干扰、抗摧毁能力。比如卫星采用超高轨道备份星,可在需要时机动到静止轨道替代被摧毁的卫星。另外,卫星在设计上考虑到了对抗反卫星武器攻击的能力,卫星具有轨道机动能力,当感测到敌方攻击意图后,可采用变轨技术躲避敌方袭击。
航天器是指在外层空间沿一定轨道运行并执行探索、开发、利用外层空间等任务的飞行器。军用航天器是用于各种军事目的的航天器的统称,主要包括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空天飞机等。2010年4月22日,美国空军花费10年研制的无人空天飞机X37B进行了首次飞行。这种外形和功能都酷似小型航天飞机的飞行器通过火箭送入轨道环绕地球飞行,然后再以滑翔方式返回地面。X-37B具有较强的机动能力,能够执行长期的太空任务,在战时,有能力对敌国卫星和其他航天器进行军事行动,包括控制、捕获和摧毁敌国航天器,对他国进行军事侦察等。
天基武器系统是指部署在太空,用于攻击和摧毁太空飞行目标以及从太空中攻击陆地、海洋、空中重要目标的武器。天基武器系统主要包括反卫星武器、反导弹武器等。目前,由于受国际空间法和技术能力的限制,天基武器系统仅以实验或部分构想性实验的形式出现,尚无成熟的武器系统生产列装。如美国实验构想了“智能卵石”反卫星系统。用火箭一次发射数百枚小型智能化动能拦截弹,这些像散布于太空的一堆“鹅卵石”实际上是微小卫星,可拦截低轨道上的卫星和弹道导弹,它可以发现数千米内的目标,在火箭助推下高速冲撞目标并同归于尽。
外层空间信息化装备的发展趋势有:1、空间信息化装备将从有限信息支援的作战能力向攻防兼备的作战能力发展;2、空间信息化装备将与空中信息化装备一体化发展;3空间信息化装备将向微型化、巨型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注释:本文图片均来自互联网。
来源: 网络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