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一般于公历11月22日-24日交节。在北方,小雪节气后,天气会进一步变冷,降雨开始变雪,由于地气未寒,以小雪为主,地面很难有积雪,故此称作“小雪”。在南方,冷空气已经来势汹汹,穿山越岭呼啸而来,霜降的清晨、凛冽的寒风,给大地准备了一场冬日已经到来的仪式。

小雪节气的含义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农耕时代的产物,它是上古先民通过观察天体运行,了解到的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对指导农耕生产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作用。

古人是以“四立法”划分四季,立冬节气以后就是冬季了,因此小雪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240°时就进入小雪节气了。

图源:Pixabay

但是关于小雪节气,现在很多的年轻人对其有误解,认为到了小雪节气的时候就会开始下小雪了,而到了大雪节气就会下大雪了。也就是说把小雪节气和气候现象的下小雪划上了等号,事实真的如此吗?

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小雪节气的记载如下:“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意思是说到了这个节气的时候,如果天上下雨了,但因为比较寒冷的原因,它就会凝结成为雪,但这个时候寒气还不够猛,因此所下的就是小雪,因而称之为“小雪”。

实际上小雪节气的意思和气候上所说的形容雪的大小是有所不同的,小雪是反映降水与气温的节气,它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

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量渐增。但由于这个节气期间的气候寒未深且降水也不是太大,因此古人就用“小雪”来比喻这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

在小雪节气的时候也有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腾地降;三候闭塞成冬。”即到了小雪节气以后,由于天气寒冷降雨变成了降雪,自然也就难以看到彩虹了。而二候“天腾地降”体现的则是古人的阴阳观念,也是古人对气候和生命的一种认识。

之后的三候“闭塞成冬”则是说天气进一步寒冷了,天地间的鸟兽不见了,而农民也开始躲在室内开始猫冬了。

小雪养生3不要

1、动静结合,不要久坐

小雪时节,气温降低,户外活动变少,室内停留时间较长,加之久坐不动,容易使人体新陈代谢减缓,血液循环较慢,从而引发身体不适。

此时,需加强运动来提高新陈代谢水平,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抗寒能力,预防季节性感冒。

图源:Pixabay

2、食补不要过量

虽说冬季进补,来年打虎。但也要讲究饮食合理,营养均衡,防止给身体造成负担,从而引发病症。

饮食要以“营养丰富而适量”为原则,肉类果蔬都需根据自身情况来摄取,不可暴饮暴食,种类单一,容易影响身体吸收代谢。

3、睡眠充足,不要熬夜

早睡可助阳气,保持身体温热;晚起可养阴气,等到日出劳作时,能够躲避严寒,使其温暖,从而平和阴阳。

充足的睡眠有益于还精补气,健脾益胃,强筋健骨,熬夜则会损伤肾精,使身体免疫力下降。

尤其是老年人,可适当赖床,增加睡眠,等到太阳升起后再起床洗漱,锻炼身体。

图源:Pixabay

重点护住这4处“若要安逸,勤脱勤着”,小雪节气要做到衣服酌情增减、随增随减,在温暖的室内不要捂得太严,以温暖不出汗为好,到温度较低的地方要及时添加衣服,避免一冷一热。

防脚寒:睡觉前泡个脚,可使下肢血管扩张、头部相应缺血,能够帮助睡眠。

防头冷:头部是所有阳经汇聚的地方,最不能受风寒,所以一定要戴帽子。

护胸背:前胸和后背是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之所在,此处受寒,容易诱发冠心病。

护腰腹: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因此,冬日养生,要护好肾脏所在的腰腹。

图源:Pixabay

供稿单位:重庆天极网络有限公司

审核专家:李志高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