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7日-22日,第四十二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在法国巴黎召开。大会审议通过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推荐的刘徽诞辰周年系列纪念活动,**这是中国首次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功申办以科学家诞辰为主题的周年纪念活动,**并已得到阿塞拜疆、韩国的大力支持。

**中国传统数学是中国古代最为发达的基础科学学科之一,也是世界古代数学极为重要的一条主流发展脉络。**魏晋期间伟大的数学家著作有《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数学经典《九章算术注》更是影响了后世大量的数学家和数学著作。

魏景元四年(263年),刘徽完成了为《九章算术》做注的工作。《九章算术》是现存最早的中国古典数学名著,它系统总结了先秦至两汉时期中国数学的重大成就,是中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的显著标志。刘徽的《九章算术注》一面阐述每个具体算法的理论依据,一面揭示各种算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数学概念分别给以定义;对公式、定理一一加以证明;解题过程详加分析,并提出了很多独创的见解,体现了严谨的逻辑思维和深刻的数学思想,为中国古代数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刘徽的《九章算术注》除了对《九章算术》的解法给出了理论论证之外,还创立了“割圆术”这一新的数学方法。刘徽想到当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无限增多时,其周长就会无限接近圆周长,通过求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长与直径之比,就可以越来越精确地得出圆周率,这就是所谓的“割圆术”。他利用割圆术,算出了圆内接正192边形的面积,得出了圆周率π=3.1416的结果。刘徽提出的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奠定了此后千余年我国圆周率计算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九章算术》本来有九章,刘徽自己加上了一章,即第十章,叫《重差》,里边都是关于海岛的高、宽计算的题,因此,印行单行本时叫作《海岛算经》。《海岛算经》是刘徽的一部测算专著,它所揭示的重差测量理论和方法,成为古代测量的基本依据,为实现由直接测量向间接测量的飞跃架起了桥梁。

**《九章算术》确立了中国古代数学理论框架,刘徽的《九章算术注》则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理论体系的完成。**在为《九章算术》注释与证明中,刘徽展示了在数学方面许多创造性的贡献。他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十进小数概念的人,他用十进小数来表示无理数的立方根。他提出了正负数的概念以及其加减运算的法则,改进了线性方程组的解法。

虽然刘徽的具体生平事迹不为人知,法定生卒年月无考。但中国历史留下了他辉煌的数学成就。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文俊说:“从对数学贡献的角度衡量,刘徽应该与欧几里德、阿基米德相提并论。”刘徽对于中国古代数学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他开辟了中国古代数学理论化的道路,成为中国传统数学理论的奠基人,在世界数学史也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世界数学泰斗。

此次刘徽诞辰周年纪念活动拟于2024-2025年期间在中国、法国等地联合举办,并邀请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学家共同参与。活动的举办有利于宣介中国古代数学的宝贵财富,向全世界展示传承以刘徽为代表的古代科学先贤的思想和成就,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

来源: 科协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