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真正的数字化转型需要回答以下战略问题例如:“我的业务在此次转型后如何呈现?”“我们会创造哪些新的价值?为什么一定要数字化?”“我们如何面向创收以数字化的方式辅助制造、销售等关键业务?”“我们的投入产出是什么?”**实际上,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技术转型。技术只是助动者。以客户为中心的文化、强大的领导水平以及引领管理变革的综合能力才是数字化成功的关键因素。当企业向媒体发布十亿美元的数字化转型通告时,最先成为挑战的将是:沸腾的媒体舆论和来自全社会的关注压力。一方面,转型项目大量投资是必要前提,有效的规划很重要,包括:确定优先级、统筹合理的排序对于实现速赢并保持高昂的进步至关重要。另一方面,精力过于分散容易只能关注表面问题,从而导致公司的数字化转型失败,无论他们实施的解决方案有多宏伟。还有一方面,那就是盲目的复制别人的数字化模式而忽略了对自己业务模式的洞察。**二、价值链中的数字化转型重点领域在实施数字化方面,大多数企业将精力集中在以下方面:1、改善客户体验:**增强客户体验是数字化的关键业务成果之一。**2、降低成本结构并实现工作自动化:**在面临利润压力的情况下,依靠自动化(尤其是智能自动化)来数字化和自动化任务。**3、响应市场变化并更快地推出产品:**许多互联网公司几乎每天都可以推出新的产品计划和新产品。而在大型企业中,典型的产品发布要花几个季度到几年的时间,大象必须学会小步快跑加快上市时间。**4、促进以数据为依据的决策制定:**在很多企业中,决策的制定来自于本能。越来越多企业力利用数据来帮助高层决策。**5、最大程度降低企业风险:**在迭代中摸爬滚打仍然能屹立不倒、在激烈的进化竞争中确保不可替代是数字化的两个关键任务。**6、信息安全:**线下转线上,安全形势变化。**7、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收入机会:**企业需自我革新、寻求新型动能。**8、数字业务转型框架:**数字化和转型其实是两件事,但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工作。企业必须采取整体数字化转换框架,并根据其企业独特需求进行定制,以追逐其数字生命。**三、什么是数字化转型框架?**数字业务转型框架是从愿景到数字化实现过程的关键阶段和高价值活动的概念性描述。**典型的数字转换框架可能包括:**转型目标、指导原则、转型内容、业务场景、迭代阶段、关键活动、成功因素、风险因素、收益预期等。当然,并非上述框架可以在你们企业照搬照抄,每个企业所处的阶段也不一样。要由转型负责团队来定义转型的范围和重点,并将工作的实质封装在易于理解的框架中。**四、数字化转型的基本和存在的问题开展数字化转型的企业业务领导必须能回答以下十二个问题,方能制定有效战略和可行路线:**知道企业是谁?企业的业务性质是什么?竞争态势如何?潜在的下滑风险是什么?哪些新兴企业正在抢占你生存底线?企业想成为什么?在线或移动业务将成为您未来的重要战略组成?未来客户体验的需要?上下一致吗?领导层是否理解数字化转型的真正含义?数字化在企业真的被当做了一种变革策略吗?具备形成数字化文化的潜质吗?基层支持么,习惯能改么?目前如何赚钱,今后怎么赚钱?要采取哪些新的商业模式?这种模式能被定义为业务线吗?组织结构是支撑数字化模式么?数字化是转型6人组的事儿,还是整个组织都要面对的主题?企业文化是否适合改变以应对数字时代的挑战?大多数员工都认为自己是数字化变革的一部分,并且要发挥作用吗?企业是否拥有在数字时代取得成功的适当能力,技能和决心的员工?数字业务转型需要一群具有广泛技能且缺乏的才华横溢的人才。如果企业还没有这样的团队成员,是否愿意获得这种人才并为团队取得成功提供合适的环境?**企业流程效率如何、能够提供出色的客户体验?**这与企业销售、生产和服务等流程密切有关,在整个数字业务转型中,需要支持客户体验。这是数字化落地的基石。**企业的渠道策略是什么?在数字化模式下如何适应?**现有企业拥有哪些业务流、分销渠道和内外部销售团队。这些渠道在数字化转型后将扮演什么角色,如何升级企业的生态系统,包括合作伙伴和外部渠道,以同时进行转型以支持您的数字业务转型。**企业产品组合将如何在数字化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有些产品可以作为电子商务或移动商务出售。可能会修改某些产品以满足数字需求。其他一些产品可能具有数字包装器。此外,还需要重新设想一些内容。那么企业的投资组合将如何设计?**企业是否在建立正确的技术堆栈和数字技术?**锚定一些具体应用程序和解决方案无益于整体转型成功。数字化转型需要解决诸如数据、应用程序体系结构和旧版应用程序的衔接、集成、扩展等潜在问题。**企业是否在数字业务战略上进行了充分的投资?**数字化转型很昂贵、很复杂。指导数字化转型要的是什么以及具备实现目标的资金以及能力至关重要。五、谁来做、怎样做数字化转型?结合上文所述,我们认为需要从个体企业、产业链、政府三个层面同时发力。**首先是个体企业层面。**对现有的传统产业企业如制造业、零售业、以及运输、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的主要路径是第一条:利用新的数字技术进一步提高应对不确定需求和多样化需求的能力。十多年前企业采用ERP等管理信息系统曾是信息数字化和业务数字化的有效实践,彼时,应对不确定需求和多样化需求主要是从需求端出发,按照估计的订单需求进行生产和供应,是一种被动的运行状态。**而如今,企业可以通过数字技术转被动为主动。**在生产和供应方面,通过数控设备和智能排程等方式提高柔性程度、快速适应变动的需求,在需求方面通过分析数据主动寻找需方、主动了解市场多样化的需求、将供求匹配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并在售后及其他附加环节做好数据采集和分析、定期总结并改进经营过程中不适应的情况。对传统产业企业而言,数字经济时代其实并没有改变其价值创造、转化、实现的根本过程,改变的是对企业响应效率的要求。因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不能做花拳绣腿的无用功、单单做漂亮的数据可视化,而是要提高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的响应能力,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切实用到扩大需求存量、开发需求增量上来。**同时,数字化转型并不是一家企业的事。**要实现完整的数字化转型,需要从产业链层面协调各个企业的转型发展、要求企业在数据层面的合作。**这里有三个方面需要考虑:**第一,企业间要统一数据标准以保证合作的畅通。第二,保障数据安全、防止泄露、篡改等危害企业、客户、国家安全的风险。第三,提高数据开放与共享水平以高效整合资源。**此外,企业数字化转型还需要政府保驾护航。**一方面,即使有市场需求敦促,企业数字化转型同时也需要政府鼓励来加速。另一方面,数字化转型的第二条路径、变革新的商业模式是一个无中生有的过程,需要良好的发展环境。因此除了个体企业和产业链层面,数字化转型还需要政府的积极推动。借鉴英、德、美、日、韩等国家关于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设计来看,政府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主要可以起引导、支撑、和保障的作用。**引导方面主要包括:**人才培养、公众普及与培训、税收优惠;支撑方面包括:科研技术攻关、研发预算支持、贷款支持、推动国际合作;保障方面主要包括:法律规章的明晰与完善、设立有关职能部门等。此外,政府本身的数字化转型也是这场变革中重要的一环,电子政务和数据治理等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方案也需要进一步展开。六、数字化能力转型很多大型企业正在利用数字化作为整体业务能力升级的契机。**营销转型:**自从社交媒体和数字浪潮问世以来,营销技术取得了惊人的进步。**CRM转型:**由于像SalesForce这样企业的存在,销售行为通过更便捷的方式链接客户关系已经成为企业数字革命的起点。**财务和金融转型:**近年来,金融的模式和作用都在发生巨大变化。财务已成为战略功能和业务推动力。财务功能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许多企业数字化的核心。**人力资源转型:**在数字化时代,人员和数据可能是任何公司中最关键的资产。员工体验与客户体验一样重要。这是在乎内外部客户运营的企业所重视的转型部分。**商业智能和数据分析转型:**大数据分析帮助企业在数据驱动的决策、客户分析、人员分析、运营分析和风险管理方面开展转型。数据分析和商业智能转型有助于在许多能力领域增加战略价值,并使公司在数据驱动的数字化时代处于领先地位。**供应链转型:**尽管许多人专注于需求链,尤其是电子商务和客户体验,但供应链是数字技术和数字概念彻底改变了企业与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关系,包括采购、协作和创新的方式。越来越多企业在通过下一代数字化供应链转型重新构想其供应链。**七、数字化转型的十大好处更好的客户体验:**这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重点领域之一也因此是好处之一。**降低运营成本:**考虑到利润压力和,通过流程和机器人等降低服务成本是可带来的好处。**更好的合规性:**正确执行数字化有助于使风险和合规性管理成为运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效的风险管理:**使得企业可以在各个级别上管理企业风险和控制风险向量从而实现数字化规划的目标和结果。**更深刻的客户见解:**无论是针对客户进进行细分,做流失预测的客户分析,还是计算购买倾向,客户分析都有许多新方式实现获客、转化、留存和扩大收益。**数据驱动的决策:**仪表盘,公司的实时脉搏,预测分析有助于更好地制定战略和优化决策。数据驱动的决策是转型企业的一个关键数字化里程碑。**消除孤岛的减少:**借助数字化转型,实现流程统筹编排和功能开发。**新的业务模型,新的产品和更好的机会:**从数据获利到遍及全球边界,从产品的大规模定制到实现精确的个性化,数字化使一切成为可能和可行。**增强员工能力:**一种以客户为中心,以员工为中心的精神和精神氛围的数字文化可以帮助员工感到被赋予权力,并超越传统上定义的角色边界。虚拟化允许在任何地方进行工作访问。BYOD使您无需太多工具即可轻松完成工作。**合作:**数字技术和数字思维促进内部合作,并与生态系统合作伙伴进行外部合作。
来源: 中企报数字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