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琴家李伯仁和他的古琴(中)
吕埴 文化学者
所藏之古琴
李伯仁爱操琴,亦好收藏古琴。在其收藏之琴中,有珍贵的传世唐琴、有名人收藏之宋琴、有独特琴式之明琴,亦有清代制琴等。《今虞琴刊》载李伯仁“藏‘飞泉’等琴十余床”,而他的实际收藏应不止于此,其好友雷渝言李伯仁“丁丑去金陵,琴书彝器丧失过半”,言下之意即李伯仁于民国丁丑年(1937年)曾经遗失了部分藏琴。。
2005年,台湾屏东教育大学李美燕教授曾亲自到湖南省博物馆对馆藏古琴进行考察,据其言,目前湖南省博有资料可考为李伯仁的藏琴数量达10余张之多,此一说法当为可信。2011年,湖南省博亦曾展出过李伯仁的藏琴,有“飞泉”“独幽”“万壑松风”“鹤鸣秋月”“祝公望”“凤皇”“海月清晖”“寒泉漱石”等。
“飞泉”琴
[
唐(待考)]“飞泉”琴 凤势式 湖南省博物馆藏
“飞泉”琴局部
“飞泉”琴为连珠式,或为唐琴。琴面为桐木斫,琴底为梓木斫,冠角、岳山、承露由紫檀木制,上漆。青白玉雁足,玉轸(绿色丝穗子),金徽。琴面有小蛇腹断、龟背断,琴底小蛇腹断。髹朱红色漆,鹿角霜灰胎。龙池、凤沼皆圆形,纳音为椭圆形。轸池下刻有草书“飞泉”二字,下有“贞观二年”方印。龙池右侧刻有篆书“高山玉溜空谷金声至人珍玩哲士亲清”,左侧刻有“达舒蕴志穷适幽情天地中和万物咸亨”。龙池下方有“玉振”“金言学士卢赞”二印。
“飞泉”
“贞观二年”
“玉振”
“金言学士卢赞”
“飞泉”琴享誉琴界,源于李伯仁一段“受琴却剑”的故事。民国初期,李伯仁在北京时,偶遇一位壮士。此人称父亲患疾,想出售一琴与一剑换取药费。出匣之剑,削铁如泥;而琴则髹以朱漆且秀美,金徽玉轸,有小蛇腹断纹,发金石之声。李伯仁便以百金换得古琴,同时拒绝了壮士之剑,此琴便是“飞泉”。
杨宗稷在《琴学丛书·藏琴录》之“龙门寒玉”条目下,谓“飞泉”琴为鸿宝。然而,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同名、同铭、同印鉴的“飞泉”琴,亦称为李伯仁旧藏。李美燕教授认为,二者有一为伪造。若以细节比较,北京故宫所藏者更具古意。
[唐]“飞泉”琴 凤势式 故宫博物院藏
“独幽”琴
[晚唐]“独幽”琴 灵机式 湖南省博物馆藏
“独幽”琴局部
晚唐“独幽”琴为灵机式,琴体保存完好。琴面、底均为桐木斫,冠角、岳山、承露由硬木所制,通体原髹栗壳色漆,以朱漆修补多处,露黑色鹿角霜灰胎。翠玉琴轸,琴徽似玉非玉,郑珉中先生怀疑是“瑟瑟徽”。通体断纹较多,有蛇腹断、牛毛断、流水断、龟背断、梅花断。琴背肩部中央刻草书“独幽”二字,龙池下方刻有方印“玉振”,龙池内刻有隶书腹款“太和丁未”四字。琴尾底板右刻琴家杨宗稷题诗:
“一声长啸四山青,独坐幽篁万籁沉。
法物船山留手泽,况兼玉振太和琴。”
左刻李伯仁题字:
“右诗九癸(嶷)师题,本船山琴也,太和乃唐文宗年号,《湘绮楼日记》以为雷霄斫。‘玉振’与武英殿长安元年琴印同,盖鲜于伯机印。李静注。”
题后刻“伯仁印”。
“独幽”
“玉振”
杨宗稷题诗(左)和李伯仁题字(右)
“独幽”琴,因是传世千年的晚唐宫琴而被世人奉为至宝,杨宗稷亦称之为“鸿宝”。此琴曾与“鹤鸣秋月”琴一起送往北京展览,被郑珉中先生谓为“鉴定唐琴之标准器”,成为湖南省博镇馆之宝。
据李伯仁《玄楼弦外录》记载,“独幽”琴曾为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船山(夫之)所珍藏。1963年,此琴由湖南省文管会征集,后移交湖南省博物馆收藏。传说土地改革时期,李伯仁被视为地主阶级。李氏曾想将“独幽”琴赠予郭沫若先生以寻靠山,郭未敢收受,建议其赠予博物馆。此说之真假,尚待考证。
来源: Zhang J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