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但是说起眼睛的结构,可就不像一扇窗户那么简单了。眼睛的精密程度,比起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相机,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有着如此精密的结构,自然也就会伴随着不少问题的纠缠,更别说在电子产品席卷日常生活的当下。看看身边,近视眼、远视眼比比皆是,年纪大一点的同志甚至带上了老花镜!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近视、远视、老花,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图源:soogif
1、近视的那些事
要了解异常,首先就要知道什么是正常。在眼调节放松的状态下,外界的平行光进入眼内,其焦点正好落在视网膜上,则形成清晰像,此称为正视;若焦点无法落在视网膜上,则称为非正视,也就是屈光不正。
而近视就是屈光不正的一种。当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其聚焦在视网膜之前,这导致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像,称为近视。
图源:Pixabay
近视形成的原因包括遗传因素(父母双方或一方近视,孩子发生近视的可能性会增大),环境因素(不规范用眼,用眼环境不佳),以及随着近年来电子产品的普及,长期近距离使用电子屏幕也可能会促使近视发生发展。
近视最为熟知的症状就是看近处基本正常,但看不清远处。随着近视度数增加,还会伴随一些其他视觉症状,比如过度用眼后视疲劳,斜视的出现,眼球眼底的病变等等。
对于近视的治疗,目前主要就是戴眼镜(凹透镜)和做手术。其实这两种方法只是形式不同,目的都是为了改变光的折射路径,最终达到使成像向后移刚好落在视网膜上。
图源:Pixabay
2、远视又是啥
远视也属于屈光不正的范畴,与近视不同的是,远视是指平行光束经眼球折射后,本应聚焦在视网膜上的成像跑到了视网膜之后,当眼球的折射能力不足或其眼轴长度不足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像跑到了视网膜后面,在视网膜上所形成的像自然就是模糊不清的。为了看清近处物体,就要借助外界力量把视网膜后面的焦点向前移到视网膜上。
治疗远视一般用凸透镜矫正,近些年随着医学的发展也出现了手术治疗,但手术的适应人群较为有限。是否具有手术指征还是要听取医生建议,眼睛过于脆弱,大家还是小心谨慎为好。
图源:Pixabay
远视与近视,这两个看起来似乎相反的概念,却可能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当然,并不是说同一只眼睛既近视又远视,而是一只眼近视,另一只眼远视。这种情况一般被称为屈光参差。
屈光参差,就是两眼的屈光状态不相一致。用通俗的语言解释就是正常情况下,我们两只眼睛的屈光状态允许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如果差距过大,比如一只眼正常,另一只眼近视(远视)几百度;或者一只眼中度近视,一只眼中度远视,这种情况下就影响到了我们视觉成像的调节,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双眼的发育。
比如两眼屈光参差度数较大时,度数较高眼常处于视觉模糊状态,我们就不自觉地使用视力更好的单侧眼,久而久之度数高的眼则容易形成弱视。
图源:Pixabay
所以如果你出现了屈光参差,就应该及时进行相应的治疗。治疗方式包括戴眼镜光学矫正,手术治疗等等,只要积极规范矫正治疗,是可以得到一个比较好的恢复的。
3、还有“老花眼”
老花眼又被叫做“视敏度功能衰退症”,最直接表现为近距离阅读模糊、疲劳、酸胀、多泪、畏光、干涩等症状,视物时会把东西拿远一点看,所以有人就会觉得老花眼就是远视眼。
但老花眼并不等于远视眼。老花眼是身体开始衰老的信号,随着年龄增长,眼球晶状体逐渐硬化、增厚,而且眼部肌肉的调节能力也随之减退,导致变焦能力降低。因此,当看近物时,由于影像投射在视网膜时无法完全聚焦,看近距离的物体就会变得模糊不清。
图源:Pixabay
远视眼和老花眼有什么异同呢? 相同的是在配镜矫正时,都是用的凸透镜;不同的是老花眼与远视眼的形成机制并不相同,老花眼是生理现象,而远视眼是病理现象,不论屈光状态如何,每个人均会发生老花。
一般有远视眼的人老花出现的时间较早,相比同龄的人老花程度高,有时看远也要戴一副轻度的凸透镜才能看得更清楚。所以并不是老花看远就很轻松,而是调节能力差了,看近累,看远也累。
图源:Pixabay
那么为什么近视的人老花出现的时间晚,程度轻一些呢?其实近视的人在步入中老年时,如果还戴着原来的近视眼镜看书报,也会出现老花的症状,摘掉近视眼镜看书,就相当于配了一副老花镜,用通俗地话说,就是抵消了部分老花。甚至终身不用老花镜都是可能的。但是,这并不代表老花(视功能衰退)没有发生。
所以,上了年纪的朋友,如果怀疑自己老花了,还是要去专业的医院进行验光检查,并遵医嘱对眼睛进行保护,例如补充叶黄素、DHA,佩戴合适的老花镜等等。
4、保护视力很重要
大家在平时的日常工作学习中,也一定要好好爱惜自己的眼睛,规范用眼。如果出现了眼部不适,一定要及时就医。最后,给大家一些建议来帮助保护视力。
- 长时间用眼后注意眺望一下远方,休息下眼睛。
- 培养正确做眼保健操的习惯。
- 改善照明环境,避免在较暗光线下学习工作。
- 保障充足睡眠时间,让眼睛得以充分休息。
- 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不趴着,侧躺着看书、玩手机。
- 控制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
供稿单位:重庆科技馆作者:嘤酱,医学专业科普作者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