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美人鱼”之称的儒艮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洋动物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儒艮是一种分布比较广泛的海洋生物,主要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水域。
儒艮是一种海洋草食性哺乳动物,性情温和,外表与海牛类似。它的体型像一只巨大的纺棰,有3米多长,400多千克重,身大头小尾巴像月牙,最长寿命可达70多岁,主要以二药藻、喜盐草等水生植物为食。在我国广西沿海,从北海市的合浦县英罗港至东兴市竹山港,都有过儒艮活动记录,其中以合浦县沙田镇一带海域最为多见。
1988年,儒艮被中国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中国近岸最后一次儒艮记录,出现在海南岛的文昌东郊椰林。我国唯一以儒艮命名的保护区就是广西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海域有大量的海草,近海比较浅,日照比较充足,海水比较干净等,是儒艮在我国历史上密集分布区和栖息地。
有效的保护是全面的保护,这不仅意味着单个濒危物种的保护,更要关注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广西合浦儒艮保护区面积350平方公里,湿地面积136平方公里,除儒艮还同时保护着中华白海豚、印太江豚、绿海龟、中国鲎、圆尾鲎、文昌鱼以及滨海鸟类、海草床和红树林等丰富的滨海生态系统。
随着保护区持续加大滨海湿地保护力度,通过一系列整治和修复行动,保护区生态系统功能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该保护区内中华白海豚数量约150头,目前已识别个体96头;保护区印太江豚约200头,发现率大于30%;保护区有卵叶喜盐草、日本鳗草和贝克喜盐草3种海草,野外海草场总面积81.7公顷;调查记录到虾蟹类动物2目19科46属93种;鱼类动物14目61科114属178种;记录到水禽类动物59种,隶属6目14科;记录到软体动物3纲13目65科130属215种;保护区内中国鲎幼鲎种群密度最高达15.6只/100平方米,为广西沿海地区最高密度。
保护生态系统是保护自然环境和人类福祉的重要任务,儒艮保护区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保护好该区域的海洋生态系统意义重大。儒艮是近海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上的其他海域也有儒艮生存,虽然它还没达到濒危物种的标准,但已经是易危物种。只有全面保护生态系统,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美好的地球家园。
审核专家:陈睿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博士
中国科协科普部
新华网
联合出品
来源: 科普中国-绿色双碳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