蒺藜草(Cenchrus echinatus)原产热带美洲外来入侵杂草,入侵级别为1级,恶性入侵类外来杂草。1934年在我国台湾兰屿采到标本,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

一身棘刺远衣襟,过海飘洋乱入侵。

待我国门真卫士,勇于亮剑把妖擒。




**名 称:**蒺藜草

拉 丁 名:Cenchrus echinatus

**分类地位:**禾本科 Poaceae蒺藜草属 Cenchrus

别 名:刺蒺藜草、野巴夫草、棘蒺藜草。

**异 名:Cenchrus echinatus var. hillebrandianus、Cenchrus macrocarpus、Cenchrus lechleri、Cenchrus insularis、Cenchrus hillebrandianus、Cenchrus echinatus var. brevisetus、Cenchrus hexaflorus、Cenchrus cavanillesii、Panicastrella muricata、Cenchrus echinatus var. pennisetoides、Cenchrus echinatus var. glabratus、Cenchrus echinatus var. morisonii、Cenchrus pungens.

识别特征:

1、茎秆高约50厘米,基部膝曲或横卧地面,节处常生根,下部节间常具分枝。

2、压扁具脊叶鞘松弛,上部叶鞘背部具疣毛,叶鞘边缘具纤毛,下部叶鞘边缘多宽膜质无纤毛,叶舌具长纤毛。

3、直立总状花序主轴具粗糙棱,小穗2-7个包在总苞内,总苞稍扁圆球形,直径约7毫米,总苞表面具柔毛和刺,下部刺细小,向上渐大并扁化,刺在刺苞上轮状着生,倒向粗糙,常向内反曲,刺苞裂片于1/3或中部稍下处连合,边缘被平展白色纤毛,刺苞基部收缩呈楔形,总梗密具短毛,颖常膜质,第一颖三角状披针形,长约为小穗的1/2,1脉,第二颖长约为小穗的3/4-2/3,5脉。

4、小穗含2小花,第二小花结实,第一小花雄性或中性,第一外稃与小穗等长,5脉,内稃披针形,长约为第一外稃2/3,带稃颖果卵形,背腹扁,黄白色,长约5毫米,宽约3毫米,外稃5脉,基部具U字形隆起,背平坦,包卷内稃,成熟时渐变硬,颖果椭圆状扁球形,背平腹凸,长约3毫米,宽约2.5毫米,胚矩圆形,长约为颖果的4/5,脐位于腹侧基部,圆形,黑褐色,略突起。

**国内分布:**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山东(董家口)、海南、台湾、云南等地。拍摄于山东省青岛市董家口码头堆场。

**国外分布:**原产热带美洲。现广布于南纬33o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生 境:**常生于低海拔的耕地、荒地、草地、沙丘、河岸、海滨等地。

**物 候 期:**花果期夏秋季。

**危 害:**原产热带美洲,1934年在我国台湾兰屿采到标本,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刺苞倒刺可附着于衣服、动物皮毛和货物上传播,为花生、甘薯等大田及果园中的危害严重的杂草,入侵后能很快扩充占领空地,严重影响入侵地生物多样性,也是热带牧场的有害杂草,刺苞可刺伤人和动物的皮肤,混在饲草中易刺伤动物眼睛、口腔和舌头。

**经济价值:**蒺藜草(Cenchrus echinatus)抽穗前质地柔软,营养丰富,可作为饲草。

编辑:Pierre

来源: 物种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