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一大二男生与同学扳手腕时

突然感觉一阵剧痛,手部出现变形

紧急送医后被诊断为粉碎性骨折


扳手腕是朋友之间经常会玩的游戏,怎么会导致这么严重的后果呢?


经过进一步诊断后,医生发现该患者的骨密度竟然比很多老年人还差。在大多数人印象中,骨质疏松是“老年病”,但其实年轻人也会的这个病!


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

骨密度是怎么测量的?

哪些生活习惯会偷走我们的骨量?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过程


骨密度


人们都知道“三高”的危害,但却不知道,除了“三高”,还有个“一低”——低骨量。骨量往往在无声无息中流失,当出现骨折、行动不便或剧烈疼痛时,为时已晚。


人体内,随时发生着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竞争。通俗讲,破骨细胞负责拆迁,成骨细胞责盖楼。


成骨细胞占优势,骨骼合成速度快,骨量就会增加;破骨细胞占优势,骨骼“溶解”速度快,骨质疏松就会找上门来 。35岁后,骨溶解速度逐渐超过骨合成速度,每年骨质平均减少1%。


30~35岁,人的骨量开始流失;36~49岁,骨量呈现缓慢减少的趋势;50~69岁,开始迅速减少;70岁以后持续减少。


骨量的多少,需要做骨密度测定,目前常用的测定方法是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法。


正常的骨密度(BMD)在-1.0SD以内;骨量减少时骨密度低于同性别骨量峰值-1~-2.5SD;骨密度低于同性别骨量峰值-2.5SD,就可诊断为骨质疏松


绝经后的女性、60岁以上男性,应每年或每两年查一次骨密度


大家平时可用亚洲人骨质疏松的自我筛查工具(OSTA)来了解自身骨骼健康。


OSTA指数=(体重公斤-年龄)×0.2:


• OSTA大于-1:患骨质疏松的风险较低;

• OSTA在-1~-4之间为中风险;

• OSTA指数小于-4为高风险。


若出现中高风险,应尽快就医。


不良生活习惯


骨质疏松不只有年龄因素的影响,还有其他因素,比如维生素D受体基因缺陷等遗传因素导致的低骨量峰值,以及缺乏激素、活性维生素代谢产物等内分泌因素。


很多人没意识到,一些错误的生活方式,也会增加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1、久坐不动


久坐不动会使得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几率增加。


对骨骼来说,你越多地使用它,它就越能适应和增强力量。同样的,如果它不承受负载,就会变得虚弱。


2、爱吃肉


高蛋白饮食会导致肾脏排出更多的钙。它的流失会造成骨密度下降,进而导致骨质疏松症。


3、吃咸味零食


导致骨流失的饮食因素之一就是吃了太多的盐。


当肾脏排出钠时,钙也会随之排出。日本学者发现,高钠摄入的绝经后妇女发生非脊椎部位的骨折可能性是低钠摄入者的4倍以上。


4、过度防晒


维生素D是人体成功吸收和使用钙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对于没有接受到充足阳光照射的人来说,可以通过补剂来补充。


5、大量喝咖啡


喝太多咖啡会对骨骼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咖啡因会导致骨质流失。一般认为,每天的咖啡因摄入不要超过300毫克,大约为2~3杯。


6、大幅减肥


减重过多会对骨骼造成很大伤害。与运动一样,骨骼需要有足够的负载,以刺激它们做出反应,并生成更强的力量。


7、长期酗酒


过量的酒精会使胃肠道更难吸收钙,还影响胰腺和肝脏的功能,降低钙和维生素D的含量。此外,喝酒会造成体内皮质醇水平增加,导致骨密度降低。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防治,不仅需要摄入足够的钙质,还要注意改善生活方式。


1、合理科学补钙


张文宏教授表示,在年轻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储备大量的钙,等到老龄时期再补钙,完全来不及。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于康指出,最核心的膳食来源是通过乳制品


乳制品的钙吸收率比较高,是非常重要的钙来源。基本上100毫升奶能提供100毫克钙,而且比植物性食物来源的钙更容易吸收。《中国居民每日膳食(2016)》中建议的钙摄入量是:成年人800毫克/天;青春期的青少年1000~1200毫克/天;孕期、哺乳期女性以及50岁以上中老年人为1000毫克/天。


2、坚持运动


运动有助促进钙质在骨骼沉积,帮老人预防摔倒。


• 青春期后的5年是骨骼发育黄金期,十三四岁的男孩每周踢3小时球就能起到增强骨密度的功效。青少年多打羽毛球和篮球等也有助于骨骼发育。


• 中年人可多进行跳绳、慢跑、有氧体操或游泳。


• 老年人要有针对性地训练上下肢:多练习负重摆臂快走,做八段锦、太极拳;也可练习靠墙下蹲或仰卧举腿,增加髋关节、下肢力量。


3、定期检查


如果你的亲属在50岁前或绝经前患骨质疏松症,那你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就相对更大。高发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若出现骨量快速下降,应及早采取防治措施。


4、不要熬夜,保持好心情


为保护骨骼健康,年轻人尽量不要熬夜,老年人也要保证每晚7个小时的高质量睡眠。


此外人长期处在压力之中,可导致激素代谢紊乱引发骨丢失,焦虑会造成骨质疏松。而心情舒畅、良好的情绪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有利于骨量维持。

来源: 生命时报、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