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种海洋仪器当中,海洋浮标是一个重要“成员”。它是一种锚定于海上长期、连续、全天候、自动化海洋观测装备,主要用于海洋业务化环境观测与预报,以及台风、海啸、风暴潮、赤潮等自然灾害的实时监测,是构成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网的重要装备。
2019年1月,“系列海洋监测浮标研制及在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项目荣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什么是海洋监测浮标
可能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浮标是用于标示航道方向和碍航物的漂浮物。
然而,海洋监测浮标可不同于航标,其监测功能非常强大,是“认识海洋”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事实上,海洋监测浮标相当于我们布放在海上的一个监测站点,上面搭载的传感器具有感知环境变化的功能,这些传感器类似于我们人体的眼睛和耳朵,浮标一年365天在海上监测着大海的风、浪、流等环境信息,实时发回相关数据,科研人员将相关数据收集处理之后,会为国家的海洋和气象预报、防灾减灾、环境保护、科学研究,以及海防安全,提供相应服务。
海洋监测浮标的科技创新
一个海洋浮标包含传感器、数据采集、通讯传输、总控等各方技术,加上海上气候恶劣多变,对设备的各项条件要求都很高。
中国海洋浮标系从零起步,随着科研人员的精准发力,主攻核心部件研发,近20年,已实现了多种系列传感器的成功研发;同时,突破了电子控制系统局限,使浮标可在恶劣环境下正常运行,自动纠错、恢复。
中国海洋浮标系列体系也逐渐完善,从最初监测包括水文、气压、气温等7个要素到如今的30多个要素。当前,我国已有200余套海洋浮标。针对不同水域的、不同型号、不同检测要求的海洋浮标,形成了观测体系,每天向国家海洋局、气象局提供海洋气象水文数据。
把关专家: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甄毓
中国科协科普部
新华网
联合出品
来源: 科普中国-重大科技成果解读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