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信息化装备是指在水面(水下)进行战斗活动的舰艇,主要用于海上机动,进行战略核突袭,保护己方或破坏敌方的海上交通线,进行封锁或反封锁,参加登陆或抗登陆作战和打击攻击作战。

水面信息化装备有:航空母舰、驱护舰、补给舰、两栖战舰艇、导弹快艇、军用无人艇等。

航空母舰是指以舰载机为主要武器并作为其海上活动基地的大型水面战斗舰艇。按动力分为常规动力航空母舰和核动力航空母舰;按排水量分为大型航空母舰(6万吨以上)、中型航空母舰(3~6万吨)和小型航空母舰(3万吨以下)。航空母舰主要用于攻击敌舰船,夺取作战海区的制空权和制海权,支援登陆和抗登陆作战等。在作战中,航母主要以航母战斗群的方式进行编队作战。航母战斗群是以航母为核心,由完成作战任务的各种作战平台组成的海上合成编队。航母战斗群从侦察预警到攻击掩护,实现了空舰一体化、密切协调的攻防配系,具有攻防纵深大、层次多和火力强的特点。世界先进的航空母舰如美国的“福特”级航空母舰、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级航空母舰。

“福特”级航空母舰是美国的第三代核动力航空母舰,全长超过330米,排水量11.2万吨,可搭载70到80架飞机,采用了大量的先进电子系统。“福特”级的首艘航母“福特”号已于2017年7月22日开始服役,并计划在2058年之前建造10艘同级舰以取代现有的“尼米兹”级航空母舰。“福特”号航母可搭载F-35战斗机、F/A-18E/F超级大黄蜂式打击战斗机、EA-18G咆哮者式电子作战机、E-2D鹰眼早期预警机、MH-60R/S骑士鹰式多用途直升机、X-47B等飞机,是典型的以攻为主、攻防兼备、空海一体化航母。与“尼米兹”级航空母舰相比,“福特”级航空母舰的优势体现在:一是隐身化。大量采取隐身措施,包括上层建筑隐身设计、减少电磁辐射、红外抑制、舰载机采用F-35隐身战斗机等。二是装备大量无人作战飞机。这些无人机可执行精确打击、海上监视、空中早期预警、战场评估以及支援反潜和救援等任务。三是信息化。采用更先进的AEGIS系统技术和自动化设备,可与其他武器和军种间实现紧密的联系和互操作。四是新概念化。装备电磁轨道炮、高能激光等新概念武器,飞机弹射装置采用先进的电磁弹射装置,不仅可以节省30%的人力,而且可以提高弹射精确度和飞机出动率。

“伊丽莎白女王”级航空母舰,是一型采用常规动力、短距滑跃起飞并垂直降落的双舰岛多用途航空母舰。本级舰是英国皇家海军有史以来最大的战舰,并首次使用燃气轮机和全电驱动。首舰“伊丽莎白女王”号航空母舰于2017年12月7日服役。“伊丽莎白女王”号航空母舰甲板长度280米,宽73米,吃水深度11米;满载排水量6.5吨,航速27节,舰员人数1600人,属于大型航空母舰。“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能容纳36~40架舰载机,舰载机有多种编制。在平时状态下,舰上编制一个中队9至12架F-35B、4架预警直升机和6架多用途“灰背隼”EH-101反潜直升机,并另外配置1至2架通用直升机执行垂直补给或海面搜救任务;在危机时期或北约重要演习中,“伊丽莎白女王”航空母舰将采用“打击编制”,搭载两个中队共30架F-35B、4架预警机和6架EH-101反潜直升机。

“伊丽莎白女王”号航空母舰

驱护舰是指以导弹、舰炮、鱼雷、深水炸弹和直升机作为主要武器,具有多种作战能力,能在近、中、远海机动作战的中型水面战斗舰艇,也是海军舰队编成中的重要舰艇,主要用于攻击敌水面舰船和潜艇、担负己方舰船编队的防空和反潜,以及护航、侦察、巡逻、警戒、封锁、搜索和救援,支援登陆和抗登陆等任务。驱护舰不仅是航母战斗群、水面战斗群和商船队的主要护卫装备,也是现代中等以下规模海军海上编队的核心装备。

驱逐舰是一种具有多种作战功能的中型水面作战舰艇,是大多数国家海军的主力舰种。驱逐舰的吨位一般为3000—8000吨,也有少数排水量超过1万吨的驱逐舰。按照用途,驱逐舰分为多用途驱逐舰、防空型驱逐舰和反潜型驱逐舰。目前,世界上较先进的导弹驱逐舰有美国“阿利•伯克”级驱逐舰、英国45型驱逐舰等。“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是美国海军新型驱逐舰,是以防空为主的多用途驱逐舰,其作战能力和作战使命接近“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舰体为全钢结构,关键部位(电子设备和弹药舱)均加固了特殊装甲,生存能力强,并大量运用了舰艇隐身技术。如气幕系统屏蔽噪声,对热/温部位采用屏蔽降温措施,上层建筑采用底雷达反射面结构并用吸波材料,使该舰的声、红外、雷达特征有所降低,具有一定隐身性。“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装备了大量的雷达、通信、声呐、电子战、导航、敌我识别系统等电子信息设备。1998年12月17日,美、英两国对伊拉克发动的“沙漠之狐”作战中,先后有4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参加了对伊导弹袭击。1999年3月24日,科索沃战争首轮攻击中,“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冈萨雷斯”号向南联盟发射了“战斧”巡航导弹袭击南境内目标。2003年3月20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又一次对伊拉克宣战。此时,“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已经成为美军主力,12艘姊妹舰随美国海军6个航母战斗群参加了战争。2011年3月19日,美、英、法等国开始了针对利比亚的“奥德赛黎明”军事行动,打击卡扎菲政权抵抗设立禁飞区的能力。部署在地中海的美军和英军水面舰与潜艇向利比亚发射了112枚“战斧”巡航导弹,袭击了20多处防空设施,美军方面,“阿利•伯克”级的“巴里”号、“斯托特”号成为当日的先头部队。

“阿利•伯克”级驱逐舰

护卫舰是另一类主要的战斗舰艇,又被称作巡防舰,较小型的护卫舰也被称为巡逻舰,主要用于为大型舰艇护航、近海警戒、巡逻、护渔等。其排水量为500吨—4000吨,其中,500—1500吨的被称为轻型护卫舰,1500—3000吨的被称为中型护卫舰,3000吨以上的是大型护卫舰。根据装载的武器的不同,护卫舰又可分为通用型、反潜型和防空型。世界先进的护卫舰如俄国的“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号护卫舰,它是俄罗斯第四代搭载导弹的战舰,是22350型护卫舰的首舰。该舰装备先进,综合火力强大,堪称俄罗斯海军自成立以来的最高造舰成就之一。该舰的特点是前甲板很长,采用复合材料建造上层建筑和船舷,减轻了重量,降低了红外信号特征。船电系统方面,装备有先进的防空雷达。该舰配置先进的声纳系统,在浅海环境下对潜艇的探测距离达30千米,在深海中的侦测距离约为60千米左右,对水面舰艇侦测距离超过100千米,能侦测30千米以内接近中的鱼雷,并具有自动追踪目标的能力。2019年4月21日,俄海军最佳护卫舰“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号抵达青岛,参加中国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

“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号护卫舰

补给舰是指用于向航母战斗编队、舰船供应正常执勤所需的燃油、航空燃油、弹药、食品、备件等补给品的船舰。补给舰主尺度大,船型较丰满,自持力和续航力较大,排水量从几千吨到数万吨,航速15~25节。按所承担补给任务,分为综合补给舰和专业补给舰。综合补给舰可同时为舰艇补给多种补给品,大大缩短补给时间,是各国海军重点发展的补给舰船。一般舯部设横向补给装置,用于补给干货和液货;艉部设纵向补给装置,用于补给液货,并设直升机平台,可垂直补给干货;两舷布置吊车用于锚泊补给和漂泊补给。此外,有的补给舰还设有一定规模的医疗设施和修理设备。美国海军"亨利・凯泽"号综合补给舰,排水量45000吨,舰长206米,宽29.7米,吃水10.7米,航速19节,可补给燃油24000吨,全船有5个液货补给站,2个干货补给站。专门补给某一种补给品或以补给某一种补给品为主。主要有油水补给船、弹药补给舰等。

两栖战舰艇是专门用于登陆作战的舰艇的统称。两栖战舰艇的主要任务是输送登陆兵、登陆工具、战斗车辆、武器装备和物资,指挥登陆作战,并可为两栖作战提供火力支援。两栖战舰船包括两栖攻击舰、两栖作战指挥舰、登陆舰、运输舰等。各种登陆舰船都有其专门功能和登陆专用装备,登陆舰船的船型也较为特殊。目前世界上典型的两栖战舰艇有美国的“美国”级两栖攻击舰、美国“蓝岭”级两栖指挥舰、法国的“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等。“美国”级两栖攻击舰是美国开发的新一代大甲板两栖攻击舰,用于替代“塔拉瓦”级两栖攻击舰。该级舰满载排水量50000吨,全长280米、宽34.8米,最大航速22节,舰员编制为1000人。“美国”级两栖攻击舰可有效搭载38架舰载机,其典型搭载模式为:12架MV-22、4架CH-53K“海上种马”直升机、8架AH-1W“超眼镜蛇”武装直升机、4架MH-60S直升机以及10架F-35B联合作战飞机。该级舰具有强大的航空作战能力和兵力投送能力。为了提高航空作战能力,增加飞机搭载数量,设计人员对机库甲板面积进行了扩大,设置了2个高帽区,每个高帽区安装了高架起重机用于舰载机维修;同时增加了航空燃油储量。舰上设有两栖特混舰队指挥控制中心、作战控制中心、战术空中协调中心等指挥与控制战位,配有先进的指挥控制与通信系统。

美国“蓝岭”级两栖指挥舰的“旗舰指挥中心”是一个大型综合通信及信息处理系统,它同70多台发信机和100多台收信机连接在一起,同3组卫星通信装置相通,接收的全部密码可自动进行翻译,通过舰内自动装置将译出的电文送到指挥人员手中,同时可将这些信息存储在综合情报中心的计算机中。“蓝岭”号的信息收发处理能力,在目前世界现役的所有两栖指挥舰中是最强大的。“蓝岭”号的出现,使美国海军第一次拥有了功能齐全、性能先进的大型海上指控中心,从而在技术上彻底解决了大规模海上联合作战的指挥问题。

“蓝岭”级两栖指挥舰

导弹快艇是指以反舰导弹为主要武器,用于近海作战的小型战斗舰艇。除了执行攻击任务以外,也可担负巡逻、警戒、反潜、布雷等其他任务。导弹快艇已经取代过去鱼雷快艇在水面作战中的角色。导弹快艇吨位小,航速高,机动灵活,排水量通常为数十吨至数百吨,航行速度为30到40节,有的可达到50节,续航能力在500-3000海里。第一次使用导弹快艇是在1967年10月21日,埃及海军两艘苏联提供的科马级导弹快艇以冥河反舰导弹击沉以色列埃拉特号驱逐舰,在以后的局部战争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战果显赫,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

军用无人艇是一种具有自主规划、自主航行能力,并可自主完成环境感知、目标探测及战术攻击等作战任务的小型水面作战平台,主要用于执行危险或不适宜有人舰艇执行的任务,提提高作战效能的同时降低作战人员伤亡。世界先进的军用水面无人艇是以色列的“保护者”无人艇,该艇主要用于执行情报侦察、战场监视、警戒巡逻、火力打击等任务。“保护者”以9米长的刚性充气艇为基础,采用喷水推进,航速超过30节,最大有效载荷1000公斤。其传感器载荷主要包括导航雷达和“托普拉伊特”光学系统,其中后者为多传感器光电载荷系统,包括第三代前视红外传感器、CCD摄像机、目视安全激光测距仪、先进关联跟踪器和激光指示器等,可在昼夜以及各种不利的天气条件下完成手动和自动观测及目标指示。该平台还配备了“微型台风”武器系统,可使用12.7毫米机枪或40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

“保护者”军用无人艇

水下信息化装备主要有潜艇、军用无人潜航器。潜艇是用于水下活动和作战的战斗舰艇,也称潜水艇。潜艇按作战任务分为战略导弹潜艇与攻击潜艇;按动力分为常规动力潜艇与核动力潜艇。潜艇主要用于对陆上战略目标实施核袭击,摧毁敌方军事、政治、经济中心;消灭运输舰船、破坏敌方海上交通线;攻击大中型水面舰艇和潜艇;执行布雷、侦察、救援和遣送特种人员登陆等。世界上先进的战略导弹潜艇是美国的“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是美国的第四代弹道导弹核潜艇,现役战略核潜艇只有“俄亥俄”级一种。该级潜艇水上排水量16600吨,水下排水量18750吨。该级潜艇每艘可携带24枚D5型“三叉戟"Ⅱ式洲际弹道导弹,射程12000千米,每枚最多可携带12个机动分导式热核弹头,总计多达288个分弹头。“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采用了多项最先进的隐身技术以降低噪声。如先进的自然循环压水堆在中低速航行时可不使用主循环泵,机舱内采用浮筏减振技术,在艇体外表面装设消声瓦等。这些措施使该级潜艇的辐射噪音降至最低限度。此外,“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还采取了消除红外特性、消磁以及减少废物排放等隐身措施。攻击潜艇是在水下进行作战活动的舰艇,有常规动力和核动力之分,主要用于攻击敌大、中型水面舰船和反潜作战,攻击敌陆上重要目标,破坏敌海上运输线,并能执行侦察、布雷、救援和遣送特种人员登陆等任务。配载的武器有巡航导弹、鱼雷、水雷等,有的潜艇还配有防空导弹。世界上先进的攻击潜艇是美国的“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其携带的小型水下无人潜航遥控艇上装有声和非声传感器、无线电和视频信号传感器、目标识别和分类装置等,能够在远离潜艇主体的海域执行警戒、侦察以及反潜战等多种任务,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水下探测、侦察及作战能力。而其利用无人空中飞行器则可从事更大范围对海、陆远距离侦察,并将侦察结果向潜艇实时传输,以利于对远距离海、陆目标实施快速、精确打击。

“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

军用无人潜航器是指没有人驾驶、靠遥控或自动控制在水下航行,用于遂行军事搜救、情报、监视、侦察、、救生、排除水雷、反潜战斗等任务的智能化、信息化武器系统。世界上首台无人潜航器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而无人潜航器的首次使用却缘于1966年的一次危险事件。1975年,美国海军的第一种实用型MK―30无人潜航器投入服役。

航空母舰发展趋势是,大型、中、小型航空母舰齐头并进,优势互补;舰载机技术将取得突破性进展,无人机将得到普遍使用;提升自身防护能力。

驱逐舰发展趋势是,扩展使命任务,向大型化和多用途化发展;提高舰载系统综合集成程度,向一体化与高效化发展;更新换代舰载机并配备无人机,扩展作战范围;四是兼容更多新型武器,提高海上综合作战能力。

补给舰的发展趋势有,加强综合化,能够同时补给多种物资,速度快、效率高,缩短补给时间;进一步实现多用途化,以补给物资为主,兼顾编队医疗、装备修理等任务,提高使用效率;提高航速,与编队航行速度相适应;增强自卫能力和生存能力;提高补给装备的通用化和标准化程度,改善维修性,提高补给效率。

潜艇的发展趋势有,创新潜艇隐身技术;进一步发展以弹道导弹技术为主的水下打击力量;无人潜航器也将获得发展,并被用于潜艇的战斗任务中。

注释:本文图片均来自互联网。

来源: 网络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