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位于黄河以西、祁连山和巴丹吉林沙漠中间,是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要道,主要涉及甘肃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等城市,在全国生态格局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我国西北地区防沙治沙的绿色屏障。近些年来,河西走廊的生态建设成效显著,较好地平衡了水、沙、绿、富之间的关系,逐步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荒漠化防治提供了有益经验。

横亘绵延的祁连山脉是生命之源,从山间发源的河流滋润了整个河西走廊,形成了富饶的绿洲和大片草原。2017年以来,当地将山水工程与祁连山生态环保问题整治相结合,将保护区内的117个矿点全部关停退出,并投资1.86亿元完成458处矿点的生态恢复治理。祁连山区域植被生长状况总体改善,明显改善区域占保护区总面积的比例增加37.5%;植被指数、植被覆盖度、植被生产力均呈显著提升趋势。

资料图片: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的山丹马场

甘肃省张掖市是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的主战场,全长800多公里的祁连山,有600多公里在张掖境内。祁连山国家公园试点总面积5.02万平方公里,甘肃片区张掖段占27.29%。祁连山曾因无序无度开发,植被稀疏、草原退化,局部生态破坏。张掖市举全市之力开展集中整改整治攻坚行动,大力整治修复生态环境,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不断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蹚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张掖空气质量连续6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黑臭水体全部消除,森林覆盖率增至24.86%,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增至49.48%。

今年,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启动,以“防风、阻沙、控尘”为治理目标,聚焦“风、沙、尘”的源区和路径区,在重点风沙口、流沙入侵地、绿洲防护缺口等重点区域,部署实施14个重点项目,打造“一带一路”干旱区荒漠化防治示范样板。

开工现场设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民勤县处于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的“握手区”,三面被沙漠包围,民勤绿洲是阻止两大沙漠合拢的“楔子”。近年来,民勤县探索出一条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保护和一体化治理的新路子,形成了“外围封育、边缘治沙、内建林网”的全域生态治理体系,青土湖、老虎口等重点风沙口得到有效治理,干涸了半个多世纪的青土湖重现碧波,在民勤绿洲外围筑起了一道长达300公里的生态屏障,减缓了巴丹吉林沙漠流沙南移速度,阻止了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合拢。

接下来,相关地区将继续积极拓展防沙治沙渠道,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爱心公益林活动,着力打造绿色长城,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审核专家:杨汝荣 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

中国科协科普部

新华网

联合出品

来源: 科普中国-绿色双碳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