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胞内复合分枝杆菌与结核病分枝杆菌都属于分枝杆菌家族。”李倩表示。分枝杆菌家族中,除结核分枝杆菌、麻风杆菌外,其余均统称为非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可以在土壤、灰尘、植被、沼泽、牛奶、人类皮肤以及人类和动物粪便中找到。
目前已发现有200多个不同亚种,可侵犯人体的肺部、淋巴结、皮肤或骨关节部位,从而导致相应的器官病变。
当鸟胞内复合分枝杆菌侵入人体细胞后,会在细胞内生长繁殖,导致细胞损伤,引起相关的临床症状。患者可能会出现咳嗽、咳痰、胸闷、胸痛、发热、乏力、淋巴结肿大、关节疼痛等症状。与肺结核类似,鸟胞内复合分枝杆菌常见的发病部位也多为肺部,常有着与肺结核类似的临床表现,如反复咳嗽、咳痰、咯血等。但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起病更为隐匿,缺乏特异性的影像学表现,病理改变几乎跟结核一样,极易被漏诊或误诊,治疗难度也更大。
李倩提醒,对于反复出现咳嗽、咳痰、咯血等症状,且有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等肺部基础疾病史的,需警惕是否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一旦被确诊为非结核分枝杆菌病,一定要前往正规的医疗机构就诊,接受规律合理的药物治疗,切不可擅自调整治疗药物导致病情迁延。
来源: 文章来源:人民网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