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11月17日设立为“世界早产儿日”,旨在呼吁世人更多关注早产问题,加强相关研究,采取有效行动,减少早产导致的健康问题和死亡。据了解,早产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许多存活下来的儿童也面临终生残疾。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每年早产儿数量位居全球第二,早产问题不可忽视。2016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将“有爱,有未来”设立为世界早产儿日中文永恒主题,呼吁全社会关爱早产儿及其家庭,提高早产儿生命质量,促进母婴健康。在今年的世界早产日到来之际,本报记者来到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对新生儿医学中心主任张华岩进行采访,为公众普及相关知识。

现代医学认为,早产儿是指胎龄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全球每年有1500万早产儿降临,中国约占其10%,早产的高发几率每年都在上升。张华岩表示,造成早产的原因有很多:宫颈机能不良,随着胎儿变大无法承受重力;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胎膜破裂;母体患病,如妈妈的妊娠高血压、严重糖尿病等导致胎儿不适宜在母体中继续发育;感染等多种原因都可能早产早产;人工受孕多胎也是近年来造成早产的重要因素。总体来说,早产与母亲的身体素质息息相关,保证母体的健康,才能保证胎儿的健康。

慢肺——早产儿的致命威胁

早产往往伴随着多种合并症的发生,如视网膜病变、慢肺、颅内出血、动脉导管未闭等,这些并发症可能一种,也可能多种同时发生在早产儿身上,造成死亡或者长期健康问题。其中慢肺是一个严重威胁早产儿生存以及生存质量的疾病。

慢肺,医学名称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俗称婴儿慢性肺疾病。“在中国,即便是胎龄比较大的孩子,患慢肺的比例也比国外高。”张华岩表示,即便是足月的新生儿,肺也不是成熟的,人的肺泡大概在孕 36 周开始发育,到达40周预产期的时候肺仍然处于发育阶段。那么,如果 23 周提前生产,胎儿肺泡的发育根本没有开始,肺的结构无法有效支持呼吸,因此很多早产儿一出生就要外援的呼吸支持。但是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给氧等治疗在支持早产儿生命的同时,也容易造成肺损伤。

张华岩告诉记者,新生儿脱离母体后面临新世界的各种刺激和风险,与母体环境完全不同,在ICU养护也会造成肺发育严重迟缓,肺泡、肺血管、气道都可能出现问题,肺部损伤后修复能力不足,又会导致肺部纤维化,失去气体交换功能。所以早产儿面临的慢性肺疾病,一个是肺发育不良,一个是肺损伤。但如果能够为早产儿提供良好的支持,减少感染与刺激,早产儿的肺可以逐渐发育完善,越来越好。

细致规范的管理

早产儿的护理往往是复杂繁琐的,张华岩说,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不断精进技术,同时和国际接轨,引入《早产儿肠内营养管理方案》《早产儿肠外营养管理规范》等文件,规范管理,在用药上也慎之又慎。

张华岩表示,由于感染是造成早产儿死亡和长期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很多医生因为害怕早产儿感染常常会有滥用抗生素的案例,认为抗生素可以预防感染。但实际上,已经有大量的资料证实,滥用抗生素不但不能有效预防感染,还有可能增加死亡、晚期感染、视网膜病变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多种问题的风险。近年来,从三甲医院到基层医院的教育培训中,大多会强调这一点,同时相关专家、协会也在制定政策、规范。随着医疗理念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慎用抗生素基本成为共识。张华岩强调,新生儿用任何药物都可能有副作用的,医护在考虑用什么药的时候不但需要考虑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副作用。资料显示,最近这些年中国抗生素使用率快速下降了20%,这是令人欣喜的。

早产儿的存活率低,不仅仅是因为早产儿救治有很大难度,还有一些家庭难以或不愿负担高昂的诊疗费用和持续的健康风险,因而不支持早产儿治疗的问题。张华岩说,“有一些早产儿虽然只有26周,但我们完全有信心救治,因为家长不愿意而不给救治等机会,这是很遗憾的。”世界早产日的设立,不仅是为了呼吁关注早产儿生命质量,更是为了呼吁社会及家庭珍视早产儿的生命权益。

重视随访

医院环境不利于早产儿的正常生活,不能永远住在医院,适时回归家庭环境才能帮助他们越来越健康。但早产儿并发症持续时间长,必须重视随访。张华岩举例说,“比如,慢肺的孩子因为呼吸功能不良需要呼吸支持,活动明显受限,加之很多慢肺的孩子还会同时合并颅内出血,视网膜病变等其他合并症,慢肺的孩子从NICU出院后常常面临慢性呼吸功能不良和生长、神经发育迟缓的问题。因此这些孩子出院后需要定时随访,及时干预。”

广东科技报社融媒体中心出品

文图 | 麦博 刘瑞敏

通讯员 | 周密

来源: 广东科技报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