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自动化学科在国外
大概每一个自动化专业的学生都听说过一个事,那就是只有国内有自动化专业,国外没有,想去国外留学?你就只能选择转行。不少人听到这感觉,转行?那我本科不白学了?还是在国内吧。
之前我也是这个想法,一直到学到了自动控制原理,看着控制原理里一个又一个大佬的名字,突然想起来一个事,难道国外这些大佬没有传承吗?显然不是。后来认真的去国外官网找了找,才发现,在国外,控制也是一支不容小觑的力量。下面分地区介绍典型例子。
由于主要涉及自动化专业毕业深造问题,所以本文主要探讨硕博,本科一般不涉及,另一个原因也是国外较少单独设立控制本科。
欧洲
(1)英国
如果在任何一个留学中介网站搜索控制或者control,出来的第一个肯定是英国院校,以手机APP myoffer 为例,搜索control ,第一个是帝国理工学院。
帝国理工学院设有控制系统硕士与控制相关的博士:
除帝国理工学院外,曼切斯特、谢菲尔德等也有类似设置,以谢菲尔德为例:
谢菲尔德设立有单独的自动控制与系统工程系:
设立有控制类的本科、硕士、博士项目,
总体来说,英国的控制类专业设置与国内较为类似,由于这一特点,英国也成为了控制类留学的较为热门选择,可以参考他们的培养方案,提高自己。
(2)法国
法国的大学教育制度和我国不同,大学分为国立大学和精英学院,精英学院有的一年大概需要上千欧的学费,费用比较高的。而且很难申请,需要参加专业课的考试以及面试,入学后淘汰率很高大概在80%左右。
法国的自动化专业设置多在工程师学院,比如法国国立高等电子及电子应用学校、法国高等计算机、电子及自动化学校,具体可以参考《法国信息与自动化主要科研机构和研究课题简介》这篇老文章。
另外等法国有一个比较著名的研究机构, 法国国家信息与自动化研究所(INRIA),里面有一部分从事控制理论与应用研究:
(3)德国
以德国的慕尼黑工业大学为例,慕工大设立有控制工程系,但是没有单独的控制专业,控制研究依托于电气工程专业下。
这是一个普遍现象,有些同学会有这样一个疑虑,就是我本科学的控制,硕士申请专业叫电气或者机械,是不是就是从头开始学了?不是,国外的一个特点就是名字不重要,干啥才重要。挂着电气名搞机器人,人工智能的多了去了。
(4)瑞士
以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为例,该校设立有单独的控制专业: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比较知名的是它的自动控制实验室:
(5)芬兰
以芬兰阿尔托大学为例,设立有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
设立有控制类硕士项目:
(6)捷克
以捷克技术大学为例,捷克技术大学的电气工程学院(faculty of EE)是该领域全球五大研发和教学机构之一。电力牵引与控制是捷克技术大学教学和科研的强项学科。
该校设立有单独的控制工程系,设立有控制类硕博项目:
(7)意大利
以米兰理工大学为例,该校设立有自动化工程学士项目:
自动化与控制工程硕士项目:
信息工程—系统与控制博士项目:
(8)俄罗斯
以圣彼得堡国立技术大学为例,该校设立有生产自动化专业:(国内也曾经学习苏方设置过)
到这里,欧洲部分结束,可以清晰的看到,欧洲地区的控制类专业往往独立成系,大多数设立有单独的硕博项目,一部分设立有本科项目,这一点和中国大陆情况是相似的。
亚洲
(1)新加坡
以南洋理工大学为例,该校设立了计算机控制与自动化硕士项目:
(2)日本
以东京工业大学为例,该校设立有系统与控制工程系,
并开设有系统与控制工程本科、硕士专业。
另外,在日本地区,控制类专业是一个十分热门的专业,应用上研究水平也较高。
美洲
(1)美国
美国的情况比较特殊,大部分学校没有单独设置控制专业,分到了航天、机械、电子、电气系中,主要看导师,例如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但是零零散散有部分学校设置了单独的专业,
如:
加州理工学院:(控制与动力系统)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智能、机器人、控制)
(2)加拿大
以滑铁卢大学为例,许多专业的小方向涉及到控制,从机械到化工,没有单独设置控制专业,这一点受美国影响较大。
到这里,美洲部分结束,可以清晰的看到,美洲地区多数没有单独的控制硕博项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控制类研究相当发达,可以参考。
6.4、导师选择问题
值得深思的是,高校硕博相关新闻频频出现在了热搜上,这些时不时出现的新闻都在说明一个道理:导师选择问题直接决定了研究生阶段的质量和成就。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导师选择问题也是一个道理,在推免和考研阶段,考生往往第一考虑的是某个院校,然后再在特定院校里选择导师,大多数院校的方向比较全的,但导师基本一人一个小方向,在进入这个阶段后,就需要考生深入考虑自己的兴趣了。
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考生或多或少对控制科学的一些方向有了自己的模糊认识,但可能并不深入,尤其是导师介绍里采用一些特别专业的、特别大的名词的时候,往往会出现看哪个导师介绍都觉得感兴趣的现象。
之前6.2节解释了一些方向主要是做啥的,对各位导师的方向也有一个模糊的了解,也能够知道自己更乐于从事哪个方向,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评价一个导师。
对于这个问题,这里提出三个指标:学术水平、工程能力、个人信息。
首先说学术水平,包括导师水平和课题组水平,有些时候我们可能把这两个混淆,但需要承认的是,有些导师的论文水平很好、但课题组的硕博论文水平不行,这种现象是存在的,尤其是导师在当年读博时和带学生后往往出现的论文档次明显降低的现象。
以控制领域为例,对于学术期刊,有普遍接受的一套标准(可以参考7.2节),和分区那种有些区别,可以用来衡量学术水平这个指标,(特别要关注近几年的成果):
对于偏向于应用的导师来讲,单纯的数论文计算级别的单一标准并不可靠,需要结合横向课题数量和资金多少来判断,首先,对于这个横向与企业相关,反映了一定的工程能力,当然横向多的课题组研究生需要干的活多一些。
到了这里,可以大致摸清导师的学术水平和工程能力,但有些时候,尤其是对于中年教授,同一个领域,看论文和横向的话,互相之间区别并不是太大,这个时候就需要进行比头衔(包括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档次),虽然这样说可能感觉比较俗:
学术界的升级线路图是什么样的?
80 赞同 · 10 评论回答
经过这三步,明面上的比较结果应该已经出来了,如果只是对研究感兴趣,想关注几个课题组用来看论文,到这里就可以了。但对于学生、而不是导师研究的关注者,需要继续进行信息搜集和比较,而这些工作,对于考生来说,往往是最重要的。
第一个、去主流搜索引擎、新闻媒体搜搜导师的名字。
大部分导师其实很少出现在媒体里,尤其是自动控制领域,毕竟没那么热门,如果经常出现在媒体中、而且喜欢宣讲各种概念、而且频频出现在不同的领域场合,借鉴近年新闻报道的教训,可以移出考虑名单。
第二个、匿名评价
像导师推荐网信息比较全。如果有许多差评,可以移出考虑名单。大多数导师是没有评价的。
第三个、最直接的,往届师兄师姐:
这种最直接,对导师也最熟悉,但需要注意的有几点:
1、注意问法,避免出现“导师怎么样”“研究方向有什么用处”等一些问题,可以采用旁敲侧击的方法,
2、有些问题可以自己发现,比如近几年论文的作者排序问题,是一个很好的反映人品的指标。
这里面需要花的精力比较多,但好处也是有的,科研这条路,像越野一样,引路人往哪带直接决定着学生阶段的质量。
来源: 中国自动化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