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丽丽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主任医师
审核:穆荣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中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大动脉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血管炎的一种,主要累及人体最大的动脉,也就是主动脉和它的一级分支。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大动脉炎好发于40岁以下的亚洲青年女性,所以被称为 “东方美女病”。
一、大动脉炎是怎么引起的?
大动脉炎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一样,病因是不明确的。
目前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52和大动脉炎密切相关,它是一个易感基因,这也是亚洲青年女性多发的一个可能原因。
另外大动脉炎可能和雌激素也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并没有定论,只是一个推测,也是根据目前发病人群的特点来推测的。
还有比如病原微生物感染,可能作为一个诱发因素诱发大动脉炎。
大动脉炎是一个病因不明的疾病,既然不知道病因,所以也就没有办法去做针对性的预防。
二、大动脉炎早期有什么症状吗?
大动脉炎是由于管壁慢性炎症,导致管壁均匀增厚,慢慢出现管腔狭窄和闭塞,这个过程往往要经历几年,甚至几十年,所以大部分患者早期没有任何临床表现,很难被发现。
动脉炎症比较重的患者可以出现全身表现,比如发热、乏力、体重下降、血管局部的疼痛,比如颈部疼痛等。大动脉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的,重要的血管出现严重狭窄或者闭塞,引起重要脏器缺血,出现相应的缺血症状之后,才会被发现或引起注意。
比如颈部血管闭塞可以出现脑梗;锁骨下动脉闭塞可出现无脉;肾动脉狭窄或闭塞可出现顽固的高血压;髂动脉狭窄或闭塞可造成间歇性跛行;冠状动脉的狭窄、闭塞可导致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大动脉炎早期发现是比较困难的,有时候无意中,比如体检的时候也能发现它,一旦发现就要积极治疗,避免重要脏器受累。
三、大动脉炎怎么诊断?
目前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1990年的诊断标准,分为六条,符合三条,基本上就可以诊断为大动脉炎。
第一条,发病年龄≤40岁;
第二条,脉搏减弱或者消失;
第三条,有肢体运动障碍。血管狭窄、闭塞,引起肢体缺血,活动的时候就会出现进行性乏力、疼痛;
第四条,双侧胳膊收缩压不对等,脉压差超过10mmHg。如果左侧锁骨下动脉起始部位闭塞了,左侧脉搏就会减弱、消失,左侧上肢血压就会降低。右侧如果没有病变,血压是正常的,就会出现两侧的脉压差超过10mmHg。
第五条,主动脉及其分支血管,听诊时能听到血管杂音;
第六条,影像学检查有大动脉炎特有的征象。
2018年的时候,美国风湿病学会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共同推出来一个新的分类标准,是在以前的标准上进行了一个扩充,把年龄放宽到≤60岁;根据血管受累的部位实行积分制:女性积1分;有血管炎引起的心绞痛积2分;上肢和/或下肢跛行积2分;有动脉杂音积2分;上肢动脉搏动减弱积2分;颈动脉搏动减弱或触痛积2分;双上肢血压≥20mmHg积1分。影像学方面影响到一个血管部位积1分,影响到两个血管部位积2分,影响到三个血管积3分,影响到成对的血管部位额外再积1分;腹部血管受累积3分。积分大于等于5可诊断大动脉炎。
这两个标准都可以用来诊断大动脉炎,只不过后面这个相对要复杂一些,所以目前还是以1990年的标准为准。
四、大动脉炎怎么治疗?
主要包括对症治疗、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以内科治疗为主。
对症治疗,比如肾动脉狭窄出现顽固性高血压,要应用降压药。
大动脉炎的内科治疗最常用的药物是糖皮质激素加上免疫抑制剂。2019年最新的欧洲抗风湿病联盟大动脉炎治疗指南里面提到,如果处于疾病活动期,一定要在早期的时候用相对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只有这样才能帮快速、有效地控制炎症,然后根据疾病控制情况逐渐减量。
激素在减量过程中,很容易复发,所以这个时候需要联用免疫抑制剂,一是控制大动脉炎的炎症反应,另外可以帮助激素减量。
如果影响了重要脏器的血管,比如冠状动脉或者肾动脉,血管出现狭窄、闭塞,危及生命的情况,需要外科医生协助判断是否进行相应的外科处理,比如放支架或搭桥。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进展速度,定期评估,及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大动脉炎是一种慢性病,目前还无法根治。如果在早期能够发现,通过积极正规治疗,定期随访,是能够控制住的,与疾病共生存,不影响正常的生活。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