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田达玮(科普创作者)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

说起鳗鱼,你的脑海中浮现出的是不是鳗鱼饭?但你知道吗?小小的鳗鱼身上,其实藏着困扰了人类好几千年的秘密。

鳗鱼饭

(图片来源:veer图库)

鳗鱼的身世之谜

我们常说的鳗鱼,是一类叫作鳗鲡的鱼类,但为了方便,我们在下文还是用鳗鱼这个大家更熟悉的称呼。

鉴于鳗鱼鲜美的味道,它们被当成美食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一直不知道鳗鱼是“怎么产生的”。

用“怎么产生的”说一种鱼,听起来好像很奇怪。鱼不都是从一颗鱼卵孵化而来的吗?

其实直到今天,**人们依旧没有在自然环境中看到过鳗鱼的卵。**而在几千年前,别说卵了,人们甚至都没有见过鳗鱼的幼鱼。

于是,当时的学者们对鳗鱼的“产生”给出了自己的说法。

比如,亚里士多德就认为,鳗鱼这种动物是河里的泥土变的。而古罗马的博物学家老普林尼认为,成年鳗鱼不需要繁殖,它们在河里的石头上蹭蹭身子,掉下来的碎屑就可以变成小鳗鱼。

这样的说法在今天看来自然是很不靠谱的,但在过去两千年的时间里,人们一直没有找到过鳗鱼的幼鱼,也给不出更合理的解释了,只能勉强接受。

直到19世纪末,人们终于找到了鳗鱼的幼鱼,这才揭开了鳗鱼的生活史之谜。给人们带来线索的,是一种被称作“柳叶鳗”的小鱼。

柳叶鳗

(图片来源:wikimedia)

其实人们早就发现过柳叶鳗,但从来没人想过这种鱼跟鳗鱼能有什么关系,毕竟柳叶鳗扁扁的、浑身透明,而鳗鱼却是浑身圆溜溜的、黄褐色的,它们几乎就没有什么相似之处。而且,柳叶鳗生活在海水里,鳗鱼生活在河流里,它们的生活环境也不一样。

但在1896年,意大利科学家把柳叶鳗养在了水族箱里,发现这家伙竟然渐渐变得又细又长,成了玻璃鳗的形状。这种鳗鱼浑身上下也是透明的,但看起来已经不再是扁平的了,初步有了鳗鱼的样子。

玻璃鳗

(图片来源:wikimedia)

过了一段时间,玻璃鳗的身体不再透明,变成了像黑线一样的幼鳗。幼鳗再随着时间长大,就成了人们熟悉的黄褐色的鳗鱼了。

幼鳗

(图片来源:wikimedia)

这下真相大白了,柳叶鳗也好,玻璃鳗也好,其实都是鳗鱼小时候的形态。等它们渐渐长大,就成了人们熟悉的鳗鱼样了。

现在科学家已经彻底弄清楚了鳗鱼的生活史。

鳗鱼的一生大概可以分成这样五个阶段:柳叶鳗→玻璃鳗→幼鳗→黄鳗→银鳗。其中,银鳗是鳗鱼生活史的最后一个阶段,这时候的鳗鱼会回到大海中去产卵,最后死去。

鳗鱼的几种形态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当然了,鳗鱼的身世之所以会困扰人们好几千年的时间,不仅是因为小鳗鱼跟大鳗鱼形态差异太大了,跟鳗鱼的另一项习性也有很大关系,这就是洄游

鳗鱼洄游

鳗鱼这种鱼是在海洋中产卵的,它们的产卵场地往往在距离陆地河流几千公里的地方。幼鱼孵化之后会顺着洋流游到河流入海口的地方,之后逆流而上进入河流中,在河里生活几年到几十年的时间之后,回到几千公里外的海洋深处去产卵。后代再一次次、一遍遍上演这个生命轮回。

这也是为什么人类发现柳叶鳗往往都是在海洋中,这才把它们当成了某种海鱼。等柳叶鳗一路游到河口处,基本都已经成了玻璃鳗、幼鳗的形态。

当然了,在19世纪末,人们弄清楚了鳗鱼的“前世今生”之后,就有科学家想去寻找鳗鱼的产卵场了。毕竟在过去的几千年里,从来没有人见过鳗鱼是怎样繁殖的,也不知道它们到底是去哪里完成这个生命轮回的。

在20世纪初,一位名叫约翰内斯·施密特的科学家决定去揭开这个秘密。可海那么大,要去哪里寻找呢?

施密特想到的方法很简单也很有效,就是去海上看哪里的玻璃鳗比较多、比较小。因为玻璃鳗越多越小,就说明这里越靠近鳗鱼的产卵场。

在经过十几年的寻觅之后,施密特终于把鳗鱼的产卵场锁定在了大西洋西边的马尾藻海

马尾藻海海域附近的鳗鱼大小

(图片来源:wikimedia)

2022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这项研究捕捉了一些准备洄游产卵的鳗鱼,对它们进行标记、跟踪。结果发现,它们在经过了40—366天的迁徙之后,纷纷来到了马尾藻海海域。

鳗鱼危机

人类真正了解鳗鱼的时间大约也就100多年,但在这100多年里,一些种类的鳗鱼却被推向了灭绝边缘。

比如,过去在西太平洋比较常见的日本鳗鲡已经成为了濒危物种。

日本鳗鲡

(图片来源:wikimedia)

而过去在欧洲大陆常见的欧洲鳗鲡,甚至成为了极危物种。再不对它们加以保护,说不定以后我们就再也吃不到这些鳗鱼了。

鳗鱼之所以变得濒危,主要跟两方面原因有关。

一方面是过度捕捞。因为有洄游特征的鳗鱼无法实现完全的人工养殖,目前人工养殖的鳗鲡只能从河口捕捞野生玻璃鳗,然后带回养殖场养大,还不能实现养殖场里的“自给自足”。所以每年人们需要从河口捕捞大量的玻璃鳗,这对于野生鳗鱼的种群数量影响很大,甚至一度还出现过玻璃鳗价格堪比黄金的新闻。

另一方面是因为鳗鲡会洄游到特定的河流河段生活,而人们在大江大河上修建的水坝,会把跋涉了上千公里的小鳗鲡阻挡在家门口之外。这也给鳗鲡种群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好在,在一些水坝的建设中,人们已经开始引入鱼梯设计,以用来保护鳗鲡、鲑鱼等洄游性鱼类。

但鳗鱼的种群要想恢复到无危状态,可能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给洄游鱼流出的鱼梯

(图片来源:wikimedia)

既然许多品种的鳗鱼都已经进入濒危状态了,那么鳗鱼饭还可以吃吗?

市面上正规商家的鳗鱼饭还是可以吃的。

鳗鱼是一个大家族,依然有别的鳗鲡可以用作食材,比如下面这种星康吉鳗

星康吉鳗

(图片来源:wikimedia)

当然了,在寻找其他替代鳗鱼的同时,保护好鳗鱼的栖息地,保护好这种神奇又美味的动物,才是我们更应该做的。

结语

包括鳗鱼在内的许多生命体的奥秘都经历了漫长又曲折的探索过程,甚至还有许多生物的谜底仍未被揭开。

鳗鱼的前世今生让我们认识到,探索生物的奥秘对于人类文明至关重要,保护生物的长久生存更是整个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 Danielle Hall. The Origin of Eels

[2] Cresci A, Durif C M, Paris C B, et al. Glass eels (Anguilla anguilla) imprint the magnetic direction of tidal currents from their juvenile estuaries[J]. Communications biology, 2019, 2(1): 366.

[3] Bruijs M C M, Durif C M F. Silver eel migration and behaviour[M]//Spawning Migration of the European Eel: Reproduction index, a useful tool for conservation management. Dordrecht: Springer Netherlands, 2009: 65-95.

[4] Wright R M, Piper A T, Aarestrup K, et al. First direct evidence of adult European eels migrating to their breeding place in the Sargasso Sea[J]. Scientific Reports, 2022, 12(1): 15362.

[5] Tsukamoto K. Discovery of the spawning area for Japanese eel[J]. Nature, 1992, 356(6372): 789-791.

来源: 中国科普博览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