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6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发布《2023年粮食及农业状况》。今年的报告以154个国家的数据支持的真实成本核算为抓手,揭示了农业粮食体系对环境、健康和生计的潜在影响。作为粮农组织《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ITPGRFA)观察员,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绿会)国际部将该报告内容分享如下。

在全球气候危机、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全球挑战严重损害粮食供应、获取和可负担性的背景下,各方更加认识到,农业粮食体系需提高效率、包容性、韧性和可持续性,助力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今年的《粮食及农业状况》聚焦于农业粮食体系的真实成本,引入了农业粮食体系的隐性成本和隐性收益概念,并提供了评估成本和收益的框架,以此启动一个进程,使决策者更好地为行动做好准备,引导农业粮食体系实现环境、社会和经济上的可持续。

资本流动评估如何为农业粮食体系转型提供信息 图源:FAO

农业粮食体系阶段和隐性成本显现的路径 图源:FAO

本报告估计,2020年全球农业粮食体系的量化隐性成本约为12.7万亿2020年购买力平价美元,这些成本几乎相当于2020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的10%。这些估算考虑到了成本计算中的巨大不确定性。据估计,全球隐性成本有95%的概率达到10.8万亿美元或更高。

报告指出,大部分隐性成本产生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总量化隐性成本的39%)和高收入国家(36%)。中等偏下收入国家占22%,低收入国家占3%。在对154个国家的分析结果中显示,各国隐性成本不仅在规模上不同,而且在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构成也不同。在低收入国家以外的所有国家组别中,导致非传染性疾病的膳食结构造成的生产力损失,是农业粮食体系损害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环境成本。毫无意外,社会隐性成本是低收入国家的主要问题(超过所有量化隐性成本的50%)。

对隐性成本的描述,旨在帮助确定重点干预措施和投资的切入领域。首先应该确定特定农业粮食体系中哪个环节隐性成本最大。从环境层面开始,相关估计表明,隐性成本主要发生在初级生产阶段,而初级生产前后产生的成本仅占总量化隐性成本的不到2%。换言之,初级部门应成为影响环境路径转型的主要切入领域。从全球来看,通过环境路径产生的农业隐性成本,相当于农业增加值的近三分之一。另一个显而易见的重点领域是饮食摄入导致的人均生产力损失。

报告指出,基于真实成本核算的杠杆可改善农业粮食体系的可持续性。政府和私营部门可通过核算真实成本,定期对农业粮食体系的隐性或“真实”成本进行更详细的分析,并采取行动减轻这些不利影响。除了政府之外,其他行为主体 — 研究机构、民间社会组织、企业和金融机构 — 也在影响农业粮食体系的绩效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样,在此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农业粮食体系之外的部门(例如卫生保健和能源部门),并考虑各种协同增效或得失相抵的情况,以创造激励措施,改善农业粮食体系的可持续性。

自1947年《粮食及农业状况》发布以来,粮农组织将以连续两期报告专门探讨这一主题,揭示全球农业粮食体系对知情决策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明年的报告将关注如何在具体情况下,根据政策制定者的优先事项,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估。下期报告将在真实成本核算中纳入场景和政策分析,审查未来的多种可能,包括各种政策或管理选项的结果和有效性,以指导农业粮食体系向好的方面转型。

(本文基于《2023年粮食及农业状况》整理,仅供资讯参考)

整理:Sara 审核:Linda

参考资料:

https://www.fao.org/publications/home/fao-flagship-publications/the-state-of-food-and-agriculture/zh

https://www.fao.org/documents/card/en/c/cc7724en

https://www.fao.org/documents/card/zh/c/cc7937zh

来源: 海洋与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