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猕猴桃生产大国,果园面积与产量均居世界首位,种植猕猴桃成了很多农民致富的选择。截至目前,全国猕猴桃种植面积已经超过了400万亩。但是,在猕猴桃种植过程中,隐藏着一种令所有种植户谈之色变的病害——猕猴桃溃疡病。
猕猴桃溃疡病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细菌性病害,它的发生非常容易,但防治非常困难。几乎所有的种植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严重的整株都会死亡,甚至毁园。那么,为什么猕猴桃园会发生溃疡病?
苗木带菌,看不见的敌人
对于新建的园区,许多人可能会感到困惑,为何刚刚种植的猕猴桃树前一两年看起来都很健康,但到了第三、四年却突然出现了病害。实际上,这可能是由于苗木本身就携带了病菌。如果苗木来自病区,很可能会携带病菌。同样地,如果接穗是在病区采集的,也会带有病菌。因此,虽然肉眼无法察觉,但带菌的树木可能会给新建的园区带来病害风险。
新建园区可能发生病害,而老园区的病害问题可能更为严重。老园区的病害源头可能来自相邻的果园。如果邻居的果园存在病菌,通过风雨、昆虫等途径传播,相邻的几个果园都可能受到感染。此外,还存在近距离传播的可能性。如果园区内只有一棵树患病,随着时间的推移,病菌数量可能会逐渐增多,进而传播到园区的其他地方。
病菌的“地下活动”,“从外到内”的侵袭
病菌的传播主要依赖于自然因素,如风雨和土壤。这些因素不仅帮助病菌进行扩散,还为它们提供了生存环境。例如,雨水不仅可以帮助病菌在土壤中存活,还能通过灌溉促使病菌迅速传播。此外,土壤中的病菌也能侵入树木的根部。因此,溃疡病菌可以在园区内从地上到地下全面传播,形成对树木的全面威胁。从树的表面到内部,都可能是病菌的存活场所,特别是树体内部,可以说是无孔不入。
病菌的存在和数量过多是导致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然而许多种植企业和农户在面对猕猴桃溃疡病时,常常将其归咎于气候因素,如冬季过于寒冷、果树受冻或雨水过多等。然而,仅仅考虑品种抗病性和气候因素,是无法有效控制病害的。因此,农户需要转变思路,准确识别病害原因,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温度下降,病害上升,猕猴桃园如何应对秋季溃疡病高峰?
环境因素对病害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溃疡病菌尤其喜欢冷凉的环境。春秋季的低温,特别是15、16摄氏度以下的环境最有利于病菌繁殖。同时,秋季11月1日之前是叶片和枝干病菌繁殖的高峰期。这是溃疡病发生的主要环境因素。
随着气温降低,天气逐渐变得凉爽。在11月至2月的四个月中,种植户需要关注当地气象台提供的平均最低温度和低于平均气温的天数。这些数据结合预测模型的辅助,可以预测明年春天溃疡病在该地区的发生情况。
综上所述,了解病菌的来源和传播途径以及了解环境因素对病害的影响,对于猕猴桃园病害的防治至关重要。只有改变思维方式,综合考虑各个因素,才能有效控制病害,保障猕猴桃产业的发展和果实的产量、质量。
出品: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科学顾问:黄丽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统筹:廖丹凤 郑锋茂 王长海 张瑞杰
策划:武玥彤
编辑:闫烁(实习)
来源: 光明三农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