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发作时的疼痛,足以让一个雄鹰般的成年人流下悔恨的泪水。但原本以为年纪大了才容易得痛风,没想到一直控制饮食爱健身的年轻人,就因为爬了一次山也会中招...... 图源:某社交媒体

没错!和高血压、脑梗等疾病一样,曾经我们认为是“老年病”的痛风,也开始找上年轻人了。

武汉同济医院有一项从2010年至2019年的研究,共对当地732527名成年人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20~39岁年龄段的人群中高尿酸血患病率在十年间由22.5%增长到了40.1%,近乎翻倍,是所有年龄段中发病率增长最为迅猛的。

另一项在青岛进行的研究也发现,在过去的近十年间,痛风发病率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在调查中从2013年到2018年,痛风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下降了4.14岁,发病年龄小于30岁的早发型患者在整体患者占比则提升了12%。

所以说,高尿酸和痛风带来的疼痛、致命风险,确实正在逐渐逼近年轻人。

01

痛风对健康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一个连续、慢性的病理过程。高尿酸血症,是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代谢异常综合征,无论性别,只要非同日2次血尿酸水平超过420μmol/L,即称为高尿酸血症。而血尿酸超过其在血液或组织中的饱和度,就会在关节局部形成尿酸钠晶体并沉积,诱发局部炎症反应和组织破坏,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痛风。简单来说,只要血液中尿酸水平超标,就是高尿酸血症。而当高尿酸血症患者出现了关节肿痛,即为痛风。高尿酸水平未必会引起痛风,但痛风一定是高尿酸所引起。尿酸多高才会引起痛风因人而异,有人血尿酸四五百就发病,有人到七八百还没有症状。因此,痛风发作一开始是很隐蔽的。

最初,可能是只是手指、脚趾的红肿、发炎,不注意的话可能以为只是普通的肌肉拉伤、疲劳,基本上不会影响到正常的生活。但如果没有引起重视,晶体沉积得更多,疼痛会逐渐蔓延到膝盖、手肘等大关节,疼痛也变成了难以忽略的程度,整个关节呈现出严重的红肿、变形,乃至有灼烧感,发作的时候经常疼得没法下地走路,关节处一受力就会产生一阵阵连绵不断如同针刺的疼痛。有些人发作时,甚至只能躺在床上休息。但就是这样,也很不好受,痛风好发于夜间,经常是睡梦中突然针扎的疼痛传来,接着便是一夜的辗转难眠。

图片来源:unsplash.com

而疼痛之后,尿酸结晶如果在肾脏沉积还可能引发疾病肾病、慢性间质性肾炎或肾结石等,严重时会诱发致命的肾衰竭。此外,由于尿酸结晶对全身多个器官、组织都能产生损害,因此痛风和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冠心病等疾病也有关联。所以,痛风不光痛得要命,还真的可能要命!

那如此可怕的痛风,究竟是怎么来的?

02

痛风究竟是怎么来的?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根本原因都是身体里的尿酸代谢出了问题。尿酸高了,风险就来了。

尿酸,是人体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正常情况下,90%尿酸会被人体重吸收,剩下10%则会通过尿液、汗液、粪便的形式排出人体,让体内的尿酸水平保持着动态平衡。但如果生产过多,或者排出不及时,就会导致体内尿酸积蓄。

人体每天都在源源不断地生产尿酸,这些尿酸分内源性的尿酸和外源性尿酸,内源性尿酸约占其中的80%,是人体内细胞衰老分解过程中产生的;外源性尿酸约占20%,是人体为了消化分解食物摄取的嘌呤物质所产生的。

尽管内源性尿酸贡献了总尿酸水平的80%左右,但它属于正常代谢产物,并不会对我们的健康产生影响。我们也不能对这个水平进行控制——只要机体还在正常运作,这部分的生产量就不可避免。

体内的尿酸积蓄过多,主要是因为我们吃得太好,导致外源性尿酸生产超标。当我们通过食物摄入的嘌呤超过正常产生和分解代谢的极限值时,就会导致血尿酸水平失衡。

部分海产品、牛羊肉都是常见的高嘌呤食物,也难怪痛风过去都被称为富贵病——不是有钱人,谁能顿顿大鱼大肉啊?不过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现在普通人也能随心炫海鲜、牛羊肉了,也难怪痛风会“走入寻常百姓家”。既然知道痛风是怎么来的,那怎样才能避免被“痛风”盯上呢?

03

如何远离痛风?可以试试这9点!

1

海产品、牛羊肉,吃要适量!

想要降低痛风风险,首先要控制海产品的食用量。经常食用海产品的人群比很少吃海产品的人群,痛风风险率约高了1.5倍。

图片来源:Pexel

中国临海地区的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等习惯吃海产品的省份,都是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高发省份,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省份。

摄入过多牛羊肉,也会提高尿酸水平。内蒙古、新疆等牛羊肉消费大省,在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也很高。内脏,也是嘌呤一大来源,既可喜欢吃牛羊肉又擅长花式吃内脏的川渝,也是痛风高发。

除了肉的品类有影响,肉的质量也很重要。由于高脂肪饮食会促进尿酸代谢紊乱,吃肉时还要尽量选含脂肪量低的,烹饪前最好焯水去掉一部分嘌呤,比如吃潮汕牛肉锅的时候吃肉就行,肉汤就别喝了,毕竟爱喝老火靓汤的广东省也是痛风高发省。

2

蔬菜、蘑菇类,要适量吃

蔬果和蘑菇中也有一些高嘌呤选手,如豆类、菠菜、花椰菜、紫菜、木耳、芦笋、芹菜、香菜以及香菇、茶树菇、滑菇、猴头菇、榛蘑等。

但相比动物性高嘌呤食物,植物性的高嘌呤食物其实并没有那么强的“杀伤力”,像一些豆类中含有的其他营养物质反而有助于降低尿酸水平。因此,在美国和欧洲的高尿酸血症诊治指南中都只建议了限制动物源性食品的摄入,但并没限制富含嘌呤的蔬菜和富含嘌呤的水果的摄入。

3

含糖饮料小甜点,别喝别吃!

除了日常饮食中的高嘌呤食物会直接影响尿酸水平,一些其他饮食习惯则会加重尿酸的积累。

高糖食物尤其是高果糖食物,会加速尿酸的形成。一项在美国进行的调查就发现,通过含糖汽水摄入过多的添加糖,会明显提高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与不喝含糖汽水的人相比,20~34岁的年轻男性中,有喝含糖汽水习惯的人患病风险增加了1.5倍,在35~49岁的人群中风险则增加了1.5倍。

图片来源:Pexel

由于雌激素能抑制嘌呤分解,提高尿酸排泄,女性的高尿酸血症发病率低于男性,且多发于绝经前后雌激素水平降低时,但添加糖的摄入同样会影响女性的发病率。年龄大于35岁的女性因过度摄入添加糖,患病率也提高了1.6~2.3倍。

尽管含糖饮料并不会直接导致痛风,但它却可能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果你已经在患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的边缘了,那么戒含糖饮料或许真能让你免受折磨。

4

适当减减肥,真的更健康

肥胖还会放大添加糖对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的影响。单纯的肥胖,本就会提高患高尿酸血症的风险,其机制可能是过多的脂肪堆积会产生、积累尿酸,尤其是内脏脂肪的堆积更会导致尿酸生成激增,肥胖人群通常都伴随着高尿酸血症、糖尿病等一系列的代谢紊乱问题。

而如果是肥胖+还有喝含糖饮料的习惯,那么直接就是超级大加倍了。上面那项在美国进行的调查就发现,无论年龄和性别,肥胖且摄入过多含糖饮料的人都比其他人更容易患高尿酸血症。其中,肥胖且有喝含糖饮料的年轻男性,患病风险比体型正常、不喝饮料的人增加了3.4~7倍。如果是肥胖、喝含糖饮料的中年男性,其患病风险则是直接增加了6.3~29.9倍。

5

水果可以适量吃,选对就放心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高糖饮食和痛风的关联,主要还是添加糖上,也就是含糖饮料、甜点、糖浆等都要少吃或不吃。而水果、蔬菜中的“天然糖”则不用过度担心。尽管短时间内摄入大量富含水果会导致尿酸水平升高,但经常食用适量的水果反而能促进尿酸排出,因此即使已经是痛风患者依然可以选择低果糖含量的水果食用,比如西瓜、草莓、菠萝、樱桃、蓝莓等。

图片来源:Pexel

每日适量摄入水果,其中丰富膳食纤维、维生素等对人体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维生素C还被研究证明对于调节血尿酸水平有一定作用。

6

这次,多喝水是真的有用

由于我们需要通过水为载体以尿液、汗液形式排出多余尿素,如果长期饮水量不足就会导致尿酸排出受到影响,饮水过少是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危险因素,如果已经痛风发作,每天喝到2000ml以上的水来增加尿酸排出量,还能起到缓痛风的作用。

7

咖啡,可以适量喝!

如果觉得纯水的效果还不够好,可以试试咖啡。

在美国的两项研究就发现,每日喝4杯以上咖啡的人,痛风风险比不喝咖啡的人降低了40%。在英国进行的另一项研究中发现,每天喝三杯咖啡的人,患病风险也明显降低了。

不过由于咖啡摄入过多也会引起其他问题,喝咖啡也一定要适量,每天只喝一杯咖啡,其实也能降低痛风风险,美国人和英国人喝那么多,更可能的原因不过是……他们是真的爱把咖啡当水喝。

8

酒,别喝!什么酒都不行

酒精和痛风的关联应该很多人都有所了解,但一个很常见的误区是:只有啤酒有害,白酒、红酒都能喝。实际上,只要是酒都会提高患病风险,啤酒只是其中危害最大的一种罢了。如果已经是痛风患者或者有高危风险,就别想着喝酒解千愁了,只能是越喝愁越多。

总的来说,防痛风其实和减肥很有共通之处——管住嘴、迈开腿,是真的有效果。

9

运动适度,更健康

不过对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而言,并不是所有迈开腿的运动都适合。就像开头的那位29岁女孩,过高强度的运动有时反而会诱发痛风。

在高强度的无氧运动中,为了供能,肌肉内会产生大量尿酸的原料——腺苷和次黄嘌呤,它们代谢后就会提高体内血尿酸浓度。而剧烈运动导致的出汗增加、尿量减少,也会影响到尿酸的排出过程。高强度运动后肌肉组织内还会产生大量乳酸,降低局部pH值,促进尿酸结晶,进一步阻碍尿酸排泄。

图片来源:Pexel

因此,快走、慢跑、游泳等中低强度有氧运动都是不错的选择,而如快跑、足球、登山等高强度运动就不适合了。

总之,由于痛风是没有办法根治的,一旦发作就会如幽灵般陪伴你一生,最好是未雨绸缪,早早就把自己的尿酸水平纳入监控。别等到开始痛了才后悔,就来不及了。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2020).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036(001),1-13.

[2]CBNData.(2022). 2021中国高尿酸及痛风趋势白皮书

[3] Wan,Z.,Song,L.,Hu,L.,Lei,X.,Huang,Y.,&Lv,Y.(2021).TemporaltrendsinhyperuricaemiaamongadultsinWuhancity,China,from2010to2019:across-sectionalstudy. BMJopen, 11(3),e043917.

[4]Gao,Q.,Cheng,X.,Merriman,T.R.,Wang,C.,Cui,L.,Zhang,H.,...&Lu,J.(2021).Trendsinthemanifestationsof9754goutpatientsinaChineseclinicalcenter:a10-yearobservationalstudy. JointBoneSpine, 88(6),105078.

[5] Álvarez-Lario,B.,&Macarrón-Vicente,J.(2010).Uricacidandevolution. Rheumatology, 49(11),2010-2015

[6]Danve,A.,Sehra,S.T.,&Neogi,T.(2021).Roleofdietinhyperuricemiaandgout. Bestpractice&researchClinicalrheumatology, 35(4),101723..

[7]Aihemaitijiang,S.,Zhang,Y.,Zhang,L.,Yang,J.,Ye,C.,Halimulati,M.,...&Zhang,Z.(2020).Theassociationbetweenpurine-richfoodintakeandhyperuricemia:Across-sectionalstudyinChineseadultresidents. Nutrients, 12(12),3835.

[8]Zhang,Y.,Chen,S.,Yuan,M.,Xu,Y.,&Xu,H.(2022).Goutanddiet:acomprehensivereviewofmechanismsandmanagement. Nutrients, 14(17),3525.

[9]Lin,W.T.,Kao,Y.H.,Lin,H.Y.,Li,M.S.,Luo,T.,Fritz,J.M.,...&Tseng,T.S.(2021).AgedifferenceinthecombinedeffectofsodadrinksconsumptionandbodyadiposityonhyperuricaemiainUSadults. PublicHealthNutrition, 24(17),5756-5768.

[10]Chen,Y.,Zhang,N.,Sun,G.,Guo,X.,Yu,S.,Yang,H.,...&Sun,Y.(2016).MetabolicallyhealthyobesityalsohasriskforhyperuricemiaamongChinesegeneralpopulation:across-sectionalstudy. Obesityresearch&clinicalpractice, 10,S84-S95.

[11]Tsushima,Y.,Nishizawa,H.,Tochino,Y.,Nakatsuji,H.,Sekimoto,R.,Nagao,H.,...&Shimomura,I.(2013).Uricacidsecretionfromadiposetissueanditsincreaseinobesity. JournalofBiologicalChemistry, 288(38),27138-27149.

[12]Gong,M.,Wen,S.,Nguyen,T.,Wang,C.,Jin,J.,&Zhou,L.(2020).Convergingrelationshipsofobesityandhyperuricemiawithspecialreferencetometabolicdisordersandplausibletherapeuticimplications. Diabetes,MetabolicSyndromeandObesity,943-962.

作者丨施南平 科普作者

审核丨唐芹 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部主任研究员

来源: 科普中国新媒体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