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20日我们将迎来第二个“国际月球日”

国际月球日是2021年9月才由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立的,比其他节日(纪念日)要晚得多。7月20日是人类首次登陆月球的日期,1969年的这一天,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鹰”号登月舱搭载着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着陆在月球表面。

这一全球性的纪念日不仅记录了过去的辉煌,更见证着未来,以及每一年人们付出的努力。几千年来,人类仰望天空,思索我们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的起源和奥秘,载人登月让人类首次把足迹留在了宇宙的另一个地方。正如尼尔·阿姆斯特朗在成功登陆月球时所说——“这是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关于月球你了解多少?

月球正式名称是“地球的自然卫星而不只是月亮,并且月球上没有大气层,因此没有大气压和天气。

月壤的成分主要是硅酸盐矿物、铁镁矿物、玻璃金属等,其中硅酸盐矿物是最主要的成分,占据月壤质量的45%左右,铁镁矿物则占据了约20%左右的质量。月球表面有许多陨石坑、山脉和平原。

这些地形是由于月球在形成过程中受到了许多撞击而形成的。月球表面的颜色主要是灰色,这是因为月球表面的物质主要是灰色的岩石和尘埃。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半径为1737.10千米,质量相当于地球的0.0123倍。月球距离地球的平均距离为38.44千米,但换一个单位就不一样了,用光年测量,则是千万分之四光年。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相差无几,大约为4个星期。月球上的重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也就是说一个120斤的人,这月球上也只有20斤。月球表面温差较大,白天温度可以达到120摄氏度,而晚上则是零下180的低温环境。月球表面不存在液态水,但有着丰富的Fe和Si。

对月球的研究

月球是被人们研究得最彻底的天体.人类至今第二个亲身到过的天体就是月球.月球的年龄大约有46亿年.月球与地球一样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 [1] 最外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状态的.月球直径约3474.8公里,大约是地球的1/4、太阳的1/400,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相当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的1/400,所以从地球上看去月亮和太阳一样大.月球的体积大概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差不多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左右,月球表面的重力约是地球重力的1/6.月球永远都是一面朝向我们,这一面习惯上被我们称为正面.另外一面,除了在月面边沿附近的区域因天秤动而中间可见以外,月球的背面绝大部分不能从地球看见.在没有探测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个未知的世界.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几乎没有月海这种较暗的月面特征.而当人造探测器运行至月球背面时,它将无法与地球直接通讯.月球27.321666天绕地球运行一周,而每小时相对背景星空移动半度,即与月面的视直径相若.与其他卫星不同,月球的轨道平面较接近黄道面,而不是在地球的赤道面附近.

相对于背景星空,月球围绕地球运行(月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称为一个恒星月;而新月与下一个新月(或两个相同月相之间)所需的时间称为一个朔望月.朔望月较恒星月长是因为地球在月球运行期间,本身也在绕日的轨道上前进了一段距离.

严格来说,地球与月球围绕共同质心运转,共同质心距地心4700千米(即地球半径的3/4处).由于共同质心在地球表面以下,地球围绕共同质心的运动好像是在“晃动”一般.从地球南极上空观看,地球和月球均以顺时针方向自转;而且月球也是以顺时针绕地运行;甚至地球也是以顺时针绕日公转的,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地球、月球相对于太阳来说拥有相同的角动量,即“从一开始就是以这个方向转动”.

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月球亮度随日、月间角距离和地、月间距离的改变而变化.平均亮度为太阳亮度的1/465000,亮度变化幅度从1/630000至1/375000.满月时亮度平均为-12.7等(见).它给大地的照度平均为0.22勒克斯,相当于100瓦电灯在距离21米处的照度.月面不是一个良好的反光体,它的平均反照率只有7%,其余93%均被月球吸收.月海的反照率更低,约为6%.月面高地和环形山的反照率为17%,看上去山地比月海明亮.月球的亮度随月相变化而变化,满月时的亮度比上下弦要大十多倍.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再加上月面物质的热容量和导热率又很低,因而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很大.白天,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夜晚,温度可降低到-183℃.这些数值,只表示月球表面的温度.用射电观测可以测定月面土壤中的温度,这种测量表明,月面土壤中较深处的温度很少变化,这正是由于月面物质导热率低造成的.

从月震波的传播了解到月球也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厚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占了月球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1,000℃,很可能是熔融的,据推测大概是由Fe-Ni-S和榴辉岩物质构成.月球的直径是地球平均直径的1/4,质量只是地球的1/81.

国际月球日说“月”

“月”古时被称“太阴”、“玄兔”,口语里大多时候被称为“月亮”、“月球”。《说文解字》说,“月,阙(缺)也。大阴之精,象形”。如果说“日”是白天的标志,是“阳”极致,是“阳”的化身,即“太阳”,那么“月”就是夜晚的标志,是“阴”的极致,是“阴”的化身,当然也就是“太阴”。“太阳”的主要形态是圆的,是闪耀的,因此《说文解字》释其为“实也”;“太阴”除了农历十四、十五、十六这几天外,其主要形态是不圆满,因此《说文解字》释其为“阙也”。“实”与“阙”,是从事物的常态角度出发进行考察得出的结论。苏东坡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指的也是这个情况。

“月”与“兔”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嫦娥奔月后,与玉兔居住于广寒宫的故事。唐代的苏鹗《苏氏演义》就认为,“兔十二属,配卯位,处望日,月最圆,而出于卯上。卯,兔也。其形入于月中,遂有是形”。因此,“月”被称为“玄兔”也就不足为奇了。

关于月与“兔”的比较早的记录,可以追溯到屈原的《天问》。在《天问》中,屈原发出这样的质问:“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后世学者对于其中的“顾菟”做出了种种理解和阐释。宋代洪兴祖在《楚辞补注》说,“菟与兔同。<灵宪>曰:月者阴精之宗,积而成兽,象兔,阴之类,其数偶”;清代毛奇龄在《天问补注》也认为“顾菟”就是月中的兔名。也有学者提出不同意见。闻一多先生在《古典新义·天问释天》就认为“顾菟”并不是兔,而是指蟾蜍;汤炳正在《屈赋新探》也认为,“顾菟”乃是“於菟”之音转。古时楚人称虎为“於菟”,所以屈原《天问》中的“顾菟”是的应该是“虎”而不是“兔”。

宇宙神秘莫测,还有很多等待我们去探索,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宇宙万物,同时也要保护地球,祝大家在暑假做一个探索的青年。

来源: 龙视少儿频道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