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科学素质,传递农业科学知识,培养知农爱农情怀,2023年9月23日,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省作物基因组学和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植物功能基因组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举办了“赏节气美韵,传农耕文明,筑未来种子”主题科普活动。

扬州大学农学院院长杨泽峰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龚志云教授和陈忱教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简单介绍,强调了安全问题。参加活动的小学生们兴趣盎然,满怀期待。

活动当天正值二十四节气的秋分。老师们为同学们举办了“中国二十四节气与农耕文明”的科普讲座。引经据典,讲述了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及与农耕制度的关系。同学们积极参与及问答互动,现场气氛热烈。

听完“中国二十四节气与农耕文明”科普报告之后,就到了“绘节气之美-粮食画制作”环节。利用粳米、籼米、糯米、紫米、红米、黑米、黄小米、小麦、燕麦、玉米、高粱、绿豆、红豆、花生、向日葵籽等五颜六色的作物种子,绘制二十四节气与农耕主题的粮食画。在小朋友们认真、灵动的创作,一幅幅形象且有节气特点的农耕粮食画跃然“模”上,形神兼备。粮食画创作既锻炼了同学们的创新和动手能力,也进一步加深了对二十四节气与农耕文明的理解。

此外,同学们一起观看了科普纪录片“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这部纪录片用震撼而温暖的镜头语言,讲述了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他们还来到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省作物基因组学和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植物功能基因组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参观了实验室的常用仪器设备及植物组织培养室,并初步了解了实验室的主要研究领域。同学们边参观边交流,对农业领域的科学研究很感兴趣哟。

重点实验室青年教师杨晴晴副教授和牛百晓博士分别给同学们做了“大国粮仓,食之有味”,“隐藏在DNA里的奥秘”专题讲座。两位老师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讲解了作物在人类生存与健康生活中的功能和重要性, DNA和遗传的奥秘。

知识海洋里畅学后,同学们动手实操的时刻到了。同学们分别提取了草莓和香蕉DNA,有点忙乱,但我们成功提取了DNA,都是“小小科学家”。

不知不觉中,一整天的科普活动已圆满结束。大家依然沉浸在新奇与快乐之中。相信经过一天的学习,同学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农业科学的奥秘与精彩。本次活动激发了同学们对科研实验的兴趣,在他们的心里种下了理想的种子。

本次活动由中国作物学会主办,江苏省作物基因组学和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植物功能基因组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植物功能基因组重点实验室、扬州大学农学院共同承办。

来源: 中国作物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