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站在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我不想讲有关量子科技等物理学内容,而是要探讨一些更为广泛的内容,有关科学该如何应对不断出现的各种地球危机。”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法兰西公学院名誉教授塞尔日•阿罗什在11与6日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主旨演讲中,手持一叠讲稿侃侃而谈。

在这场以“科学引领变革,重塑世界韧性”为主题的主旨演讲中,2015年图灵奖得主、斯坦福大学电气工程名誉教授马丁•赫尔曼,美国纽约科学院院长兼首席执行官杜宁凯等,都与塞尔日•阿罗什一样,将谈论的焦点从自身的科学研究转向了科技创新环境、国际科技合作等宏大的命题。

塞尔日•阿罗什

“用论文引用和期刊指数作评价,爱因斯坦不是顶级科学家”

“在半个世纪之前,我们很难想象现在的手机、互联网、核磁共振等新科技对于人类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就在一代人的时间内完成,这表明科技的进步正在步入让人眼花缭乱的时代。” 塞尔日•阿罗什说,科技的进步如此之快,以至于人们对于那些让生活变得舒适的现代科技设备变得习以为常,甚至怀疑起科学,“例如,社交媒体的发达,让虚假信息变得更容易传播,也更容易蛊惑人们,引发了诸如反疫苗的科学阴谋主义盛行。”

他指出,科学教育是对着科学阴谋主义最为有效的回击。“要让年轻人从小能够获取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方法,养成批判性的科学思想。”他说,“与科学阴谋主义相比,科学思想也离不开质疑,但这是理性的,而阴谋主义的质疑是非理性的。”

塞尔日•阿罗什认为,面对碳排放、流行病等全球共同挑战,科学应该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科学家们需要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更为科学的评价体系。“目前,科研人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申请经费,同时用发表论文的指数来完成自己的KPI。”塞尔日•阿罗什直言不讳地说,“我建议顶科协放弃用论文引用指数这样的指标来评估科研人员,卓越的研究成果远比分数更高的期刊更为重要。”他进一步举例指出:“如果我们请第三方科研评价机构对爱因斯坦发表论文的引用指数、期刊重要性进行统计,一定会认为他不是一个顶级科学家,而事实恰好相反。”

马丁•赫尔曼

“在中美科技合作之间,顶科协是一个很好的通道”

面对科技的飞速进步,人类表现得像是一个得到了500匹马力法利赛跑车的16岁孩子。”马丁•赫尔曼举例说,人工智能在全球澎湃兴起,有人认为该技术会威胁到人类生存,也有人稍微乐观一些,认为尽管不会威胁生存,但一定会带来巨大的影响,“我认为,人类还是会成长,但人类的心智成长也存在一定难度。正因此,科学家的作用举足轻重。我们执着追求真理、弥合差异,提供共同参考框架。”

杜宁凯

“碳排放、流行病等全球威胁,需要去全球科学家的共同努力,而不是孤立、分散的努力。科学家们唯有齐心协力,依靠科学提供的知识和工具,引领变革,克服挑战。”杜宁凯将今年热映的电影《奥本海默》剧照放进了PPT里,“科学家们一方面要推动知识发展,另一方面要面对科学带来的影响。面对建造原子弹带来的道德和威胁,奥本海默呼吁成立国际机构,加以监管。”他指出,面对全球挑战,国际间的科学合作是一座不可或缺的桥梁。

杜宁凯说,从2015年到2020年,中美科学家合著发表的论文从3000篇增加到5000篇,展现出积极向上的趋势。“关闭中美之间科学开放合作带来的危害,要远远大于所谓‘知识产权’‘技术军用’等带来的风险。” 杜宁凯说,美国科学家们也早就明白这一点,一份由数百名美国科学家联署的信件交给了美国总统拜登,阐述了中美科技合作对于美国的巨大利益——不仅是共同应对全球挑战的需要,也是出于能够了解中国科技进步的需要,“在中美科技合作之间,顶科协和顶科论坛是一个很好的通道。”

塞尔日•阿罗什也表示,科学研究回应的是世界各地人们对于探索自然的共同渴望,“国际科学合作不应该受到地缘政治的影响。没有自由的学术,也就没有昌盛的科学。”

来源: 上海科技报社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