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春江水暖鸭先知”,中华秋沙鸭不仅能感知水的冷暖,更是生态环境的风向标,有着“生态试纸”的功能。中华秋沙鸭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距今已生存一千多万年,被誉为“水中活化石、鸟中大熊猫”。
中华秋沙鸭嘴部细长,上下喙的两侧还长有锋利的锯齿状牙齿,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即使是杜父鱼、七鳃鳗、泥鳅等体表黏滑的鱼类,也很难逃脱。尖嘴与锐利的齿状喙,很像爬行动物的牙齿,也将它们与其他鸭类区别开来。
图片资料:中华秋沙鸭在澄碧湖中嬉戏
中华秋沙鸭对栖息地环境要求极为苛刻,喜欢在水质清澈、巢址丰富、食物充沛且人为活动干扰少的环境栖息繁殖,是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旗舰级”指示物种,哪里生态环境好,它们就在哪里栖息安家。在我国,中华秋沙鸭主要集中繁殖于长白山脉的松花江上游、鸭绿江上游、图们江上游,大兴安岭红花尔基等地,小兴安岭永翠河、翠峦河、南岔河、汤旺河,张广才岭山河屯、帽儿山、镜泊湖及其东部山地。
近年来,我国各地都为保护中华秋沙鸭实施了一系列举措,为中华秋沙鸭撑起了“保护伞”。如在长白山中华秋沙鸭保护地,工作人员为中华秋沙鸭度身定做了71个仿真人工巢穴,解决鸭妈妈“产房紧张”的问题,目前,这些人工巢穴基本上都住进了中华秋沙鸭,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资料图片:工作人员为中华秋沙鸭定做的仿真人工巢穴
中华秋沙鸭从孵化到生长,经常会遭遇天敌的威胁。保护区内的工作人员,为挂上人工巢穴的树木,都箍上铁皮包上塑料布,这些措施,可以对中华秋沙鸭的天敌起到一定的防范作用。随着中华秋沙鸭数量的增多,为了防止河流食物不足的情况出现,还会定期向河流中投放小鱼,以保证食物充足。
一年四季,冬去春来。中华秋沙鸭振翅迁徙,从东北飞越长江两岸,南飞北回,越冬繁殖,永恒不息。在我们的不断保护和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地方出现了中华秋沙鸭的身影。今年5月,约有50余只中华秋沙鸭来到吉林红石林区进行繁殖。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境内的洛河流域,因为水质良好,每年在卢氏县越冬的中华秋沙鸭都有几十只之多。河南省中牟县,今年也首次发现了中华秋沙鸭的身影,这是对中牟县生态环境的认可,这里有适合它们生活的优良流域水质以及丰富的食物。浙江,不仅有西湖、灵隐寺、雷峰塔……更有中华秋沙鸭的到来。今年1月,中华秋沙鸭上演了“西湖首拍”,让杭州市民激动不已。
跟随着国宝中华秋沙鸭的脚步,见证它们从繁殖到越冬,从东北到西南,飞越中国,大好河山,这幅壮美画卷由一支生态的笔来书写。为中华秋沙鸭栖息生存筑起保护屏障,也为生态中国赋予更有生命力的注解。
审核专家:陈睿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科协科普部
新华网
联合出品
来源: 科普中国-绿色双碳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