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起身前往厕所
以为是一场酣畅淋漓的释放
结果一通下来,总感觉黏黏腻腻
仿佛没拉干净,于是再次使出全身力气
却还是拉不出来...
大便是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排便可以帮助身体把这些废物清除掉。及时有规律的排便是非常重要的,排便出了问题的话不仅不利于身体健康,还会引发皮肤等相关问题。
但对于有些小伙伴来说,每次排便都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
为什么总有一种“没拉完”的感觉?
如何拉得“干净利落”?
关于排便还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大便排不净
大便解不干净、擦好像也擦不干净……这种“没拉完”的感觉可能身体发出的警报:
1、痔疮
当长了痔疮,尤其是混合痔会让人有种菊部下坠的感觉,上完厕所,用纸擦也不易擦干净,这样更会给人排便未完成的错觉。
2、饮食不当
如吃了过多辛辣刺激的食物,或喝了酒以后可能会因为菊部充血水肿,让人感觉有便意。
3、结直肠疾病
若便不净感或者大便次数增多、便血可能会有结直肠肿瘤可能性,一定要引起警惕,及时就医。
4、便秘
便秘有多种类型,只要是排便持续困难、次数较少或有排便不尽感,无论大便干与稀,均认为是便秘。
5、直肠脱垂
直肠黏膜、肛管、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而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早期仅在排粪时有肿块自肛门脱出,便后可自行缩回。随着病情的发展,因肛管括约肌松弛,则需用手帮助复位,并伴有排便不尽和下坠感。
6、肠易激综合征
肠道蠕动过快或者发生痉挛,最常见的两大症状是腹痛和腹泻。在排便过程中,患者常出现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或便急等症状。
7、妇科疾病
排尿排便时有不适感,包括压迫、尿频、排便后便意感持续、肛门区坠胀、排便不尽等,均建议积极就诊。
如何保持排便通畅
如何才能摆脱那种似乎排完了,但再努力一把,又能排出的如厕体验呢?
1、保持正确姿势
我们曾在你“蹲坑”的姿势正确吗?原来这么多年都蹲错了!一文中详细说明过哪种姿势更有利于排便。
最正确的排便姿势应该是腿部与身体形成35度角。即使坐在马桶上,也可以实现顺畅排便,只需要一个小板凳就足够。
2、培养排便习惯
尝试养成每天排便一次的习惯,即使没有便意,也要定时蹲厕所,以形成条件反射。
最好固定时间地点,到点就去,让肠道养成固定的蠕动节律,每天按时进行就可以。
3、避免憋便
如果经常抑制便意,直肠对于粪便刺激的敏感性会降低或消失,所以有了便意就立刻去厕所,否则时间长了,肠道就不听指挥了。
4、合理饮食
荤素营养要搭配,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豆类等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
5、适当运动
尽量避免久坐、久站,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结肠活力,促进肠蠕动。
排便小知识
1、大便多长时间才算正常?
由于每个人饮食习惯、年龄状况以及健康程度的不同,“蹲坑”的时间也存在着差异,每次时间5分钟左右是正常情况。如果身体有便秘或者腹泻问题的话,时间可能会适当延长,但最多也不会超过15分钟。
蹲的时间太久,会由于血液流通不好,下肢缺氧引起麻木。严重的甚至会使腹压增高,引起静脉血回流不畅,导致直肠上静脉扩张,静脉群封闭不严,静脉丛壁变薄膨出,长此以往很容易形成痔疮。
此外,排便的时机也要把握好,最好是早晚各一次,早上起床喝水后肠胃开始运动,此时“蹲坑”可以排宿便,有助于肠胃健康;晚上睡前“蹲坑”一次可以防止身体中的部分毒素蓄积在体内,睡觉也能睡得更舒服。
2、大便的颜色、形状可以反映出哪些问题?
一般情况下,大便呈淡黄色或淡褐色。大便颜色深浅主要是由其中尿胆原含量决定的,色素含量高则颜色深,反之则浅。大便的颜色和食物种类有关,多肉食时颜色深,素食为主时浅。
因此,即便是健康人,大便颜色也并非固定不变。而患了疾病时,大便更是五颜六色。颜色的改变可以提供许多有价值的信息,能帮助我们辨认疾病。
• 酱色便
酱色便是阿米巴痢疾、坏死性小肠炎大便的特征。需要注意的是,吃入大量巧克力、豆瓣酱等,也可出现酱色便。
• 绿色便
绿色便应该考虑胃肠道内存在胆瘘。所谓胆瘘,是指胆汁从异常通路进入了肠道,绿色是胆汁染成的。需要注意的是,食用大量绿叶蔬菜也可以导致大便发绿。
• 红色便
红色便常见于痔疮、痢疾、大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缺血性肠病等,提示病变位于结肠下部。但肝硬化、溃疡病发生大出血时,也可排出鲜红色,甚至全血便。摄入较大量的西瓜、西红柿、红辣椒时,大便也可呈淡粉红色。
• 黑色便
如果排出漆黑的大便,有可能是患有严重的导致胃肠道出血的疾病。这种情况是血液混入大便之中,在排泄出来之前,颜色由红色变成黑色,必须立即看医生才行。
来源: 京医通、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