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被称为“元宇宙”元年

全世界的想象力都被元宇宙激发了

纷纷发力布局

今年3月,元宇宙概念第一股罗布乐思(Roblox)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5月,Facebook表示将在5年内转型成一家元宇宙公司;8月,字节跳动斥巨资收购VR创业公司Pico……今年,元宇宙无疑成为了科技领域最火爆的概念之一。

那么,元宇宙到底是啥?对互联网来说意味着什么?它会催生一个怎样的“平行世界”?

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

什么是元宇宙?

元宇宙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转变?

我们离元宇宙还有多远?

元宇宙

元宇宙(Metaverse)一词来自尼尔·斯蒂芬森的科幻小说《雪崩》。Meta表示超越,Verse代表宇宙,“超越宇宙”即指平行于现实世界运行的人造虚拟空间

这本书中,信息视角下的人有多个数字分身,语言、文化、基因乃至意识都由代码组成。时间空间不再成为丈量人们意识的基本尺度,人类在“元宇宙”里生活,永不下线。

当前科技界对元宇宙并没有一个公认的权威定义。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沈阳认为,元宇宙是整合多种新技术而产生的新型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它基于扩展现实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以及数字孪生技术生成现实世界的镜像,通过区块链技术搭建经济体系,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在经济系统、社交系统、身份系统上密切融合,并且允许每个用户进行内容生产和编辑。

回归概念本质,可以认为元宇宙是在传统网络空间基础上,伴随多种数字技术成熟度的提升,构建形成的既映射于、又独立于现实世界的虚拟世界

同时,元宇宙并非一个简单的虚拟空间,而是把网络、硬件终端和用户囊括进一个永续的、广覆盖的虚拟现实系统之中,系统中既有现实世界的数字化复制物,也有虚拟世界的创造物。

当前,关于元宇宙的一切都还在争论中,从不同视角去分析会得到差异性极大的结论,但元宇宙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则已得到业界的普遍认可。包括:
• 沉浸式体验,低延迟和拟真感让用户具有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

虚拟化分身,现实世界的用户将在数字世界中拥有一个或多个ID身份;

开放式创造,用户通过终端进入数字世界,可利用海量资源展开创造活动;

强社交属性,现实社交关系链将在数字世界发生转移和重组;

稳定化系统,具有安全、稳定、有序的经济运行系统。

元宇宙和我们

元宇宙是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却又和现实世界相互影响的虚拟空间。沉浸其中,人们完全可以在这个虚拟世界里做任何事。

想象一下,未来的人们可能一天24小时里,只有短短几个小时在真实世界中,剩下的时间都在元宇宙里生活。这听起来离谱,不过也正常,打开你的手机看看使用时间,也基本达到了一天10小时。

为了让人们能在虚拟世界中非常快乐且自愿地生活,它的沉浸感一定是非常足的。人们会在元宇宙里社交,也会有完善的经济体系来支持社会运作,并且可以跨越真实世界和数字世界。任何基于数据信息的形象、内容等都可以在元宇宙流通,互联网公司也会把平台内容、商店、游戏搬到元宇宙里,让它更繁荣。

元宇宙听起来好像离我们很遥远,但其实现在我们已经半只脚踏在里面了。我们在游戏里交朋友,在微信里发红包,其实都可以算做一种元宇宙体验。

那么微信之类的社交软件算不算元宇宙?又算又不算。它们是未来元宇宙的一个子集,也是可以成长和发展成为未来元宇宙的一个起点。但它们仍不具备元宇宙的根本特征。虽然我们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在上面,但无法真正在其中生活,沉浸感不强。

在目前所有数字化的领域中,游戏似乎是最接近于元宇宙的一种形式,但功能太少。

离元宇宙还有多远

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近期发布的《2020-2021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认为,2020年是人类社会虚拟化的临界点,为2021年成为元宇宙元年做了铺垫

一方面疫情加速了社会虚拟化,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下,全社会上网时长大幅增长,“宅经济”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线上生活由原先短时期的例外状态成为常态,由现实世界的补充变成了与现实世界的平行世界,人类现实生活开始大规模向虚拟世界迁移,人类成为现实与数字的“两栖物种”。

元宇宙对应生活中的各种应用场景,包括教育、办公、科研、电子商务、医学、艺术品交易、文旅、数字经济、心理服务。“超真实”正在转变为我们普遍的生存模式,这也意味着,元宇宙会打破既定的行业格局,带来未知的颠覆。

虽然前景诱人,但多数专业人士认为,当前元宇宙产业整体上还处于早期阶段,从算力条件、网络技术、扩展现实等现状来看,产业还需要10至20年的发展时间。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左鹏飞表示:技术局限性是当前我国元宇宙发展面临的最大瓶颈,尤其是移动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底层架构性信息技术亟需提升。

来源: 新华视点、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