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是泌尿系统肿瘤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也是男性生命健康受到威胁的一大疾病。前列腺癌的流行病学报告在《欧美泌尿外科学会前列腺癌指南(2017年版)》中得到了全面的更新,相对于世界其它恶性肿瘤,前列腺癌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的老年疾病,其发病率被排入6位。但是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人数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已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老年男性前列腺癌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不明显,缺乏特异性,导致 70%左右的前列腺癌患者初次诊断时已处于晚期,错过了一线治疗的最佳时机,导致预后不良。因此,了解前列腺癌,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关于前列腺癌的相关科普,我们就来说一说。

一、风险因素

1、年龄: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这是主要因素。与全人群平均发病水平相比,相对发病风险最高的是75-79岁,其次是70-74岁。所以主要是年龄因素导致前列腺癌的发病。

2.家族史:是一个重要因素,直系亲属(哥哥或父亲)罹患前列腺癌,而他自己罹患前列腺癌的机率则增加了一倍多;患前列腺癌的直系亲属有2人或2人以上,相对危险性会增加至5-11倍,且有家族病史者较无家族病史者早诊断6~7年左右。

3、吸烟、肥胖:吸烟者发病的机率较高,并与死亡率较高、复发机率较高、侵袭性较高的前列腺癌晚期和低分化机率增高有关。肥胖也会使前列腺癌的发病机会增加,但相关关系的明确还需要证明。

4、饮食习惯:奶制品、肉类摄入较多则发病率会升高;若摄取较多鱼类或番茄制品,则与发病率较低有关。

二、症状:

前列腺癌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大部分病人都是筛查后确诊的。然而,由于肿瘤不断增大甚至转移,从而引起身体不适,进而确诊前列腺癌的中晚期。一般以下列四种症候群为特征:

1、尿频尿急排尿异常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也会出现尿痛、尿不尽等滴尿、尿潴留现象。

2、睾丸痛当肿瘤侵犯浸润周围组织时,会出现睾丸痛、腰痛等不适,尤其是前列腺和精囊等脏器结构压迫到空隙处,膀胱与直肠间的空隙更是如此。

3、本病有转移症状,并向不同部位转移,引起骨痛,腰酸背痛及其它各种疼痛。

4、前列腺癌持续发展会引起全身症状的出现,表现为全身乏力,体重下降,严重者可引起进行性贫血,对患者的日常饮食及睡眠均有影响,因此,前列腺癌的持续发展会引起全身症状的出现。

三、前列腺癌诊断

前列腺癌诊断“三联”:直肠指诊,PSA化验,病理穿刺活检。

1、以直肠指诊为主:前列腺的大小和质地可通过直肠指诊感受到。

2.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一种重要的前列腺癌测定手段。

3、穿刺病理活检:前列腺癌诊断以穿刺病理活检为金标准。穿刺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超声引导直肠穿刺,另一种是经会阴穿刺,由超声引导穿刺。随着影像学的发展,MRI引导下的靶向穿刺联合系统穿刺也成为临床上重要的选择之一一。

四、病理类型与临床分期

1、病理学类型:以腺泡腺癌为最多见的病理学类型,占90%以上,如前列腺腺泡腺癌、导管内癌、导管腺癌、尿路上皮癌、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及神经内分泌肿瘤等。

2、临床分期:经典的TNM分期用于前列腺癌的临床分期,T是肿瘤的情况,N是淋巴的情况,M是远端转移的情况。临床TNM分期是根据肿瘤侵犯的情况来确定肿瘤所处的阶段,是否进行淋巴结转移和远端转移。

五、前列腺癌治疗

1、积极监测早期极低危前列腺癌病人;

2、对手术的病人,在治疗前列腺癌的同时进行淋巴结清扫,术后进行辅助内分泌治疗,是根治和根治的主要手段;

3、内分泌治疗、新内分泌治疗、化疗在当前列腺癌发生全身转移时,同时配合放疗也可使病人的症状得到改善;

4、PARP抑制剂、核素治疗、免疫治疗等随着近几年精准医学和核医学的发展,在前列腺癌晚期患者也可以获得益处。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浓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泌尿外科 方崇平)

来源: 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