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核心是信息化革命。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构建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信息化装备是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单一或多种信息功能的装备。如精确制导武器、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及加装数据链和相关信息系统的飞机、舰船等。信息化装备与机械化装备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网络系统中的武器装备,而后者是单个武器或武器平台。

信息化装备的核心是军事信息系统,各类武器装备通过信息系统的融合,不但能使单个武器装备具备更加高效的作战能力,更重要的是促进体系作战能力的整体跃升。信息化装备主要由7个内容构成:一是信息化弹药,是指装有各种制导系统的炮弹、炸弹、导弹、鱼雷等火力打击兵器;二是信息化作战平台,是指装有大量电子设备并与军事信息系统联网的装甲车辆、作战飞机、作战舰艇等;三是军用智能无人系统,主要包括战场突击机器人、战场侦察机器人、战场三防机器人、扫雷机器人、无人飞机等;四是单兵数字化系统,主要由防护系统、信息处理系统和作战系统等组成;五是新概念武器系统,包括定向能武器和动能武器在内的各种新概念武器;六是军事信息系统,是指能把军事力量各要素、战场上各作战单元及各类武器系统和保障装备充分融合为一个整体的综合信息系统;七是国防信息基础设施,这是整个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的基础或依托。

信息化装备对现代作战的影响有:侦察立体化,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从大洋深处到茫茫太空,多维立体的侦察监视模式已形成,太空有间谍卫星,空中有侦察飞机,陆上有雷达,水面有侦测平台,水下有声呐。打击精确化,根据有关专家推算,从杀伤破坏效果方面来看,精度每提高1倍,就相弹药破坏效果增加数倍。反应快速化,计算机控制的火控系统,能在1.6分钟内操纵4门火炮摧毁35个分离的目标。防护综合化,现代装备借助伪装技术、隐身技术、新材料技术等综合化的防护手段,不断提高战场生存能力。

1904年的日俄战争中,首次出现了通过无线电截收掌握对方舰队动向,以及无事先计划的无线电干扰,而且这种行为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使无线电侦察设备成了非常有价值的武器。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无线电台大量装备部队,电子战开始出现,以电子战装备为代表的信息化装备初现端倪。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雷达投入作战使用,成为防空探测和火炮控制的有力武器,雷达便成为当时电子战的重点。

1991年爆发的海湾战争,成为信息化装备全面走上战争舞台的标志。

2011年开始的叙利亚战争,新的信息化装备被广泛应用,各种人工智能(AI)装备开始进入战场,现代战争面貌不断刷新。信息化战争形态由“数字化+网络化”的初级阶段,向“智能化+类人化”的高级阶段演进。

随着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战争形态由信息化向智能化开始转变,作战理念、武器装备、作战方式、指挥手段等方面也面临新挑战新要求。智能化作战不仅注重将帅经验、谋略水平的综合较量,也很注重人工智能辅助作用。

来源: 网络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