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杯咖啡”

已经成了不少小伙伴

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提神仪式”

电视里的一些“职场狂人”

更是“咖啡不离手”、“从早喝到晚”...... 



但是最近,#为什么吸氧比喝咖啡还提神#冲上了微博热搜,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有些网友表示“听说吸氧有助学习,立马买了试试,吸了确实感觉精神了一点”……


也有一些网友表示“喝咖啡提神,人虽然清醒了但心率过高,没有办法集中精力。吸一点氧确实感觉状态能好很多,但是这种状态维持不了特别长的时间。”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一下:
吸氧真的可以提神吗?
吸氧提神有科学依据吗?
吸氧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01

吸氧真的可以提神吗?


在某电商平台上搜索“吸氧”等关键词,页面会跳出家用制氧机、便携式吸氧瓶等多种商品。


不少商家甚至宣称这些补氧产品适合学生、上班族、老人等人群使用,有的销量甚至高达几十万单。网红吸氧器真的有这种奇效吗?


成都市场监督上发布的文章曾提到过,武汉32岁的刘女士在看到网上“吸氧神器”卖得很火后,为了“提神醒脑”购买了便携式氧气呼吸器。


没想到一周用完两瓶后,出现了干咳胸痛等症状。


去医院检查后发现支气管黏膜水肿,伴散在糜烂,其中部分细胞水肿伴坏死,周围伴纤维组织增生,被确诊为肺型氧中毒

医生分析,正是因为刘女士一周以来高流量高频次吸氧,造成氧蓄积累及肺部及其他组织损伤。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李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氧中毒首先可能会表现为眼睛的不舒服,比方出现视物的模糊或者出现眼睛疼痛。


然后会出现脑部不舒服,比方出现恶心呕吐甚至昏迷的情况


呼吸系统同样也会因为氧气吸入肺以后,导致肺水肿,可能会表现为咳嗽、胸闷、胸痛等情况。


普通人指脉氧饱和度在97%左右,高于93% 的吸氧临界值,大多数情况下并不缺氧,如果盲目补氧,可能出现氧中毒的症状


对于商家宣传的孕妇需要补氧,更是需要谨慎。


如果孕妇没有哮喘,没有其他疾病,不缺氧不建议吸氧。因为孕妇吸高浓度氧,反而会引起胎儿的视力问题。


老年人是否需要吸氧不能一概而论,如果有慢性冠心病、慢阻肺等慢性缺氧的情况,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吸氧避免盲目地自行吸氧


02

吸氧提神是否有科学依据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王燕表示,吸氧提神益智的说法非但毫无科学依据,甚至可能会对使用者的身体造成一定负面伤害


氧疗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缺氧性疾病必需的治疗方法之一,居家氧疗可以减少患者住院次数,改善运动耐力,预防疾病加重。


但一般只有在下列这些情况时才需要吸氧:


1、呼吸系统疾患:如哮喘、支气管肺炎、气胸、肺气肿、肺不张等。

2、心功能不全:如心力衰竭,可使肺部充血而导致呼吸困难。

3、各种中毒引起的呼吸困难:如一氧化碳中毒、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等,使氧不能由毛细血管渗入组织而产生缺氧。

4、昏迷病人:如脑血管意外或颅脑损伤所致昏迷病人,使中枢受抑制而引起缺氧。

5、其他情况:如某些外科手术后病人,大出血休克病人,分娩产程过长或胎心音异常等。


王燕表示,长期高流量吸氧可能会导致氧中毒,造成使用者出现恶心、胸痛、呕吐以及较为严重的胃肠道反应等不良症状。


极端情况下,甚至会对脑细胞造成一定损伤,反而会导致身体机能下降


“因此,一些特殊的病人、运动员,以及到空气稀薄的高海拔地区时,确实需要吸氧的,也要严格遵照医嘱使用。”


王燕表示,目前长期吸氧人群主要为心肺功能不全导致慢性缺氧的患者,比如慢阻肺终末期、肺间质纤维化终末期和慢性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而老年人往往是这些疾病的主体。


“遵嘱吸氧是不会产生依赖性的,但要注意所有吸氧装置都应严格消毒定时更换,避免出现因消毒不当导致的肺部感染。”


王燕提醒,普通人不建议在家吸氧,平时学习、工作感觉疲惫时,应停下来适当补充睡眠,只有获得充足的睡眠,调整好心态,才能更好地提高学习工作的效率。


03

吸氧注意事项


吸氧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改善血氧,帮助患者呼吸系统尽快恢复正常。一般情况下根据医嘱进行吸氧,可以有效缓解病情。


那么吸氧有哪些注意事项呢?小科整理了一份在医院就医吸氧时以及在家吸氧缓解病情时的注意事项分享给大家:


1、在医院吸氧时


听从专业医生及护士的安排,注意用氧安全,做好四防(防震、防热、防火、防油)禁烟火,易燃易爆物品。


2、氧疗顺序要牢记


使用氧气时建议先调节氧流量后应用,同理,停氧时先取下吸氧管再关流量表,以免大量氧气突然冲入呼吸道,损伤肺组织。


3、经常观察缺氧状况有无改善


在用氧中,经常观察缺氧状况有无改善,氧气装置有无漏气,是否通畅,氧气管有无堵塞,每日消毒鼻导管1~2次,减少对鼻黏膜的刺激。


4、避免随意调节氧流量


在医院或者在家中吸氧时请勿随意调节氧流量,避免折叠、扭曲、压迫氧气管。


在医院吸氧不需要时及时通知护士停止吸氧。在翻身时避免氧气管滑脱。


5、在家中使用家用氧气吸入器时


确保制氧机周围没有热源或者明暗火源。湿化杯和吸氧管需取出消毒。


初次使用的吸氧管或湿化杯如有异味,可用白醋与温水1:3比例配置的溶液浸泡30分钟,然后清水洗净晾干即可。


使用吸入器时,在湿化杯中加入1/3左右的纯净水,盖好杯盖,防止氧气跑掉。湿化杯中的水通常3天左右换一次。


家用氧气吸入器的出氧流量及使用时间的设定,应严格按照医生或专业人士的建议进行操作。

来源: 成都市场监督、深圳市场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