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是一种急性虫媒传染病,不会由人直接传染人,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目前尚无疫苗可预防登革热,减少自己和蚊子的“亲密接触”是防范的关键。湖南省卫健委健教中心提示:如果过去2周曾在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逗留,或自己生活与活动的社区、街道甚至城市范围内有登革热发生,当出现突起发热(有时可达39℃),同时伴有以下症状之一——明显疲乏、厌食、恶心等,常伴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痛、骨关节痛,可伴面部、颈部、胸部潮红时,应考虑自己有感染登革热的可能。此时应尽快到正规医院就医,并主动向大夫说明自己可能得了登革热,以尽快得到诊治,并采取防蚊隔离,防止进一步扩散。

那么如何判断登革热?

一、登革热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登革热的传染源主要是登革热患者和隐性的感染者。他们被伊蚊叮咬后,登革病毒进入伊蚊体内,再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给其他人。所以它的传播途径是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的。

二、潜伏时期

也不是说被伊蚊叮咬就会马上发病,与许多传染病一样,登革热也是有潜伏期的。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3~14天,多数为5~8天。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来源。患者在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5天都具有传染性,还有一部分人感染登革病毒后,病毒在血液中存在但不发病,即隐性感染,但是同样能通过伊蚊将病毒传给其他人。

三、临床表现

1.登革热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其特征为突起发病,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24小时体温可达39℃以上,一般持续3~7天。部分病例于发热3~5天后,体温降至正常1~3天后再次升高,表现为“双峰热”。

2.“体痛”。感到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整个人觉得很疲乏。

3.发红。脸部、颈部、胸部及四肢皮肤发红,貌似“酒醉状”,甚至出现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牙龈等无端出血等。

4.皮疹。以麻疹样和出血性皮疹为主,不高出皮肤。 总的来说就是,主要症状为发热时多伴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痛,明显乏力,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

由于登革热的发病症状与流感、新冠病毒感染等传染病比较相似。值得注意的是,登革热、流感和新冠病毒感染,都会表现出发热、肌肉疼痛等症状,但流行性感冒和新冠病毒感染在出现发热、肌肉酸痛的同时会伴有咽痛、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一般无皮疹;另外新冠病毒感染还可能会出现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仅凭临床症状,难以将登革热与流感、新冠病毒感染等传染病进行区分,实验室检测是确诊的关键。对疑似登革热病例,要及时开展病毒NS1抗原检测等监测工作,做到病例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来源: 科普湖南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