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爱吃甜,有人喜好咸
每个人的口味、饮食习惯各不相同
那么,这种差异会对身体健康
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在幅员辽阔、地大物博的中国,不同地区烹饪习惯和饮食偏好有着较大的差异。为了探究我国国人饮食偏好与糖尿病风险的关联性,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宁光院士携其团队基于大规模互联网数据纳入2亿多中国人样本,绘制了首张"中国饮食习惯和代谢病地图"。
这项基于大规模互联网数据的全国性研究结果显示:油炸、烧烤、甜食和糖尿病高发病风险呈正相关,而辣却相反。
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
不同的饮食习惯会对身体造成哪些影响?
麻辣饮食与血糖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如何科学地控制血糖?
饮食习惯和代谢病地图
"中国饮食习惯和代谢病地图"数据来源分别是网民在各大购买/外卖平台所搜索和购买的食物,以及在搜索引擎中检索的食谱以及链接到的食物。数据显示:
油炸、烧烤招来“三高”。北京及周边、东北地区和广东是“垃圾食品”的重灾区。研究发现,偏好油炸食物和“三高”呈显著正相关、烧烤食物和“三高”也呈正相关,油炸烧烤还和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异常升高显著相关。
爱吃甜食易患糖尿病:过分“嗜甜”也有一定的健康风险,与糖尿病高发病率和空腹血糖异常升高有着显著相关性。甜食爱好者主要集中自在东南沿海、西藏、北京周边。
多吃火锅降低空腹血糖:和油炸、烧烤相比,火锅这种水煮的方式相对更健康。虽然不能显著改善疾病情况,但这一饮食偏好和空腹血糖升高成负相关。
多吃辣能改善血糖:以四川为首,麻辣党主要集中在西北部。数据统计显示,“辣”和糖尿病发病率呈负相关,也就是说多吃辣对于糖尿病反而是保护因素,显著改善空腹及餐后血糖。
“麻”虽然不能显著降低疾病的发病率,但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空腹血糖异常。
需要注意的是,该研究只是探究了饮食与糖尿病的关联,虽然研究者发现麻、辣口味和火锅烹调方式是相对健康的,但也只是针对代谢性疾病,而****非夸赞这种方式是“完美”饮食。
麻辣饮食与血糖的关系
除了宁光院士及其团队的这项调查,美国临床营养杂志也刊登过与“辣”相关的一些研究,探究了辣和血糖、胰岛素及代谢水平的关联性,也得到了类似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辣”饮食可以将患者胰岛素水平显著降低35.8%;尤其是在超重肥胖人群中,当BMI超过26.3时,“辣”饮食对于血糖代谢的改善更明显。由于辣椒中所含的辣椒素可以显著降低空腹血糖水平,所以辛辣食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葡萄糖代谢。
不同饮食对胰岛素的影响,图源DOI: 10.1093/ajcn/84.1.63据生命时报数据显示,在我国,大约每3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处在“糖尿病前期”;每10个成年人里,便有1个是糖尿病患者……
当一个人的血糖水平高到一定程度,就离糖尿病不远了,而糖尿病有100多种并发症,失明、头晕、肾衰等均可随之而来。那么如何科学地控制好血糖呢?
如何科学“控糖”
多项研究证实,在糖前期进行生活干预,一半人可以绕开糖尿病;另一半人群即使患上糖尿病,也可以减少30%左右的心血管事件。
《中国糖尿病前期临床干预专家共识(2019)》指出,单纯的空腹血糖偏高(IFG)或糖耐量异常(IGT)人群属于较低风险,可主要以生活干预为主。
1、饮食干预
• 平衡膳食,每日所需热量45%~60%来自碳水化合物,25%~35%来自脂肪,15%~20%来自蛋白质;
• 烹饪时要尽量采用植物油,保证不饱和脂肪酸摄入;
• 适当进食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 限盐限酒,最好滴酒不沾,如果饮酒,要计入总热量,每克酒精可提供7千卡热量。
2、运动干预
有氧和抗阻运动,要联合进行,为了避免损伤,应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运动计划。
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包括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太极拳、乒乓球、羽毛球等,每周至少3次,每次持续运动20~60分钟或不少于10分钟。
抗阻运动,如举哑铃和杠铃等,每次2~3组,每组8~10次,组间休息2~3 分钟;每周至少2次抗阻运动,之间应间隔1~2天。
3、控制体重
超重或肥胖者要将BMI(体重指数)调整到24左右,或体重至少下降7%,并使体重长期维持在健康水平。
空腹血糖偏高(IFG)+糖耐量异常(IGT)合并1种及以上风险因素的人群属于较高风险,比如有糖尿病遗传家族史、肥胖、年龄在40岁以上、乏力、皮肤瘙痒、伤口不容易愈合等,可考虑在调整生活方式的同时选择适当的药物干预。
来源: 生命时报、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