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汛期,我省多地持续降雨,天气湿热,食品易受蝇虫和细菌污染,腐烂变质,是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其它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高发期。加之,汛期洪涝灾害常伴发食物受淹变质、大量畜禽死亡等情况,易引发饮用水源及食品污染,为防范汛期风险隐患,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健康教育宣传中心提示:请注意汛期个人的饮食健康,小心“病从口入”。

**确保水和食物原材料安全。**暴雨环境下,水源极易受到致病微生物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保证饮用水安全至关重要。因此,一定不要喝生水,要喝煮沸后的水或者瓶(桶)装水;不饮用来源不明或被污染的水,不用这类水洗漱、清洗蔬菜水果、做饭等;盛水容器要经常消毒,消毒后用干净的水冲洗后再使用。灾害过后,尤其要注意不可食用经过洪水浸泡后霉变腐烂的粮食和果蔬、死亡的禽畜和其他食品;对于来源不明的食物坚决不吃、不碰。

**保持清洁。**准备食品的场所和设备要保持清洁,对水淹后的厨房和厨具要及时清洗和消毒,最好使用蒸煮法消毒;制备和存放食品的场所要防鼠、防蝇虫;餐前便后要洗手,准备食物期间也要保持手卫生。要及时对食品生产加工的设备、设施、用具和内外环境进行彻底清洁、消毒,避免二次污染。

**烧熟煮透。**烹饪时保证食物彻底烧熟煮透,尤其是肉、蛋和水产品;尽量不食用剩饭剩菜,若食用要在确认没有变质的情况下,经彻底加热(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后再食用;预包装食品注意食用的保质期,不食用过期食品。

**生熟分开。**刀、砧板、容器、餐饮具要做到生熟分离;食材在冰箱内储存时,也要注意生熟分开、分层放置,而且冰箱内也不能久放;不要在水龙头下直接冲洗生的肉制品,防止溅洒污染。

**安全存放。**高温季节,煮熟的饭菜在室温存放时间应不超过2小时;高温、高湿天气易导致食物腐烂变质,建议少量多次制备食品,现做现食。

**保持食品的安全温度。**夏秋季节的高温天气易导致食物加速腐烂变质,建议少量多次制备食品,即做即食,尽量不吃剩菜剩饭。集体食堂、餐厅等供应的热食避免室温存放时间过长,应不超过2小时。如有必要,吃剩的饭菜要及时放入冰箱储存,但要注意在冰箱中也不能过久存放。

**不食街边小摊食品。**在汛期,街边小摊的食品可能因为环境不卫生,食材存放不当等问题,存在一定的风险。尽量选择有卫生许可证的商家,或者选择自己煮熟的食品。

汛期常见的食物中毒:

**霉菌毒素食物中毒。**是洪涝灾区最常见的食物中毒,常常由于食用了霉变的大米和玉米等引起。病人通常在食用霉变粮食后数分钟至4小时内发病,主要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全身不适、乏力、发热等,多为水样便,无粘液、无脓血便和里急后重感。停止食用霉变粮食后病情自动减轻,一般不会死亡。可采取对症治疗,呕吐者给予补液。

**细菌性食物中毒。**汛期是细菌孳生的活跃期,易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主要由肉、蛋类等动物性食品和存放时间较长的熟食引起 (如米饭、蔬菜等)。广大群众要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外出就餐或购买食物时,要选择正规的餐饮单位、商店或超市。细菌性食物中毒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如腹泻、腹痛、恶心、呕吐,有时有发热、头痛,潜伏期一般在3~12小时。如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要及时对症治疗,及时补充体液和电解质,必要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误食含毒的鱼类、有毒蘑菇、有毒植物和食用未经充分加热的豆浆、扁豆或发芽土豆等会引起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其中部分动、植物性食物中毒(如河豚鱼中毒、毒蘑菇中毒、断肠草中毒等)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凶险,如抢救不及时病死率极高。如果有民众食用蘑菇或不明植物、鱼类等后出现恶心、呕吐、无力等身体不适症状,要立刻进行催吐,将未消化的毒蘑菇、有毒植物、鱼类等排出体外,并立刻送附近医院救治。

来源: 科普湖南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