斛、斗、升、合……你都知道古代有哪些计量粮食的器具?它们又是如何使用的?10月23日,大河网来到中国粮食博物馆带我们了解这些器具背后的故事。
中国粮食博物馆
古代用什么器具盛装粮食?
步入馆中的天地精华展区,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一组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古代用来计量粮食的器具:斛、斗、升、合。它们浑身布满岁月的痕迹,但仍给人以做工考究的感觉。“这些是古代用来盛装粮食的容器,有不同规格的容量,在北宋之前,一斛等于一石,一石等于十斗;在北宋之后,一石等于两斛,一斛也就等于五斗。官府向纳户征收田粮、佃户向田主缴纳租米,均用斛、斗、升来计量。”中国粮食博物馆展陈部主任李晓军介绍。
在一个显眼的位置,记者看到一个斛上面雕刻着“校准府斛”四个字。“这是一个官斛,是古代朝廷发下来的标准量器,每一个粮店里使用的斛都需要用官斛进行校准。”李晓军说,而对于官斛的校准则依靠其内侧有一块方木,官府会定期的通过调整方木的位置、大小,来确保校准府斛的精准,比如我们看到这个圆斛外表有很多的印章,这就是每次校验后留下的一个印记。
古代朝廷发下来的标准量器——斛
没有计算器的古代,粮食交易是如何完成的?在天地精华展区的拐角处,一张老旧的桌子上摆放着几把精致的算盘,据李晓军介绍,这是古代用来进行粮食交易的计算工具,它的外形和普通的算盘是一样的,只是上面的单位换做了粮食专用单位—— 合(ge)、升、斗、石。
从古老的斛、斗、升等粮食称量器具,到粮食生产加工器械的发展演变,中国粮食博物馆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中国粮食的发展。
古代用来量取粮食的器具——升
据了解,中国粮食博物馆是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项目,于2014年面向公众开放,其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两个基本展陈区以中国粮食博物馆大纲规划的十大展区中的“第一展区 天地精华”和“第八展区 文明之舟”为主要内容进行展陈规划。
第一展区“天地精华”展区,重点展示了人类从狩猎时代、采摘时代到农业时代的过渡情况、五谷的概念、我国粮食作物的分布格局与演变、美洲粮食作物的引进和未来粮食的发展等。第八展区“文明之舟”展区,展示粮食与人类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主要有粮食与农业、粮食与战争、粮食与灾荒、粮食与粮证、粮食与民俗、粮食与文艺等方面的关系和国家粮食管理机构沿革等。
“让更多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与粮食文化相伴而生”
博物馆是展示人类文明的橱窗,是人类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宝库,也是对公众进行文化普及的公共场所。
古代行军粮仓模型
据了解,河南工业大学前身是郑州粮食学院,是亚洲唯一的粮食高等学府,被誉为我国粮食行业的“黄埔军校”。“河南工业大学是一所因‘粮’而立、为‘粮’而育的粮食类本科高校。”李国仓说。
小麦丰收后的打麦场景
来源: 大河网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