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工业部副部长沈鸿在出席1958年5月中国共产党八大二次会议时,致信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建议上海应有一台自己制造的万吨级锻造水压机,“如果上海愿造,我也可以参加”。毛泽东和国务院批准了这项建议。接着在上海组成设计班子,沈鸿任总设计师,林宗棠任副总设计师,徐希文任技术组长。以上海江南造船厂为主进行制造,组织全国协作,制成后安装在上海重机厂。
1962年6月,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台2000t锻造水压机在上海重机厂投入试生产,试生产表明:性能良好。为此《人民日报》于1965年1月23日报道中国共产党江南造船厂委员会署名的《一万二千吨水压机是怎样制造出来的》长篇报道。报道称:按通常的方法,制造这样等级的锻造水压机,必须具备有特大型的铸钢、锻造、热处理、机械加工、起重运输等能力;必须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技术专家队伍;也应有悠久的制造重型机械的经验,而在当时我们都不具备。正因为如此,所以外国人扬言,中国上海要在这“三缺”的情况下设计制造万吨级的锻造水压机是根本不可能的。以沈鸿副部长为首的创业者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在设备结构上、制造工艺上采取了适合我国当时国情的一系列特殊措施:没有内行与专家,靠实地考察、分析对比、多做模型、反复试6验(利用样机曾进行各种各样的试验),取得大量实验数据后才确定万吨水压机总体结构设计方案,总之一句话,打好科学试验仗;没有特大型加工制造手段,分别不同情况采用不同对策,如:没有大的锻铸能力,设计上采用锻焊结构,制造采用电渣焊新技术,以小拚大,直径近1m、长16.67m,净重80t的主柱采用8节铸钢件电渣焊接而成;没有大的机床,采用“蚂蚁啃骨头、大摆蚂蚁阵”,即用多台移动式小机床加工大件;没有大的起重能力,用“蚂蚁顶泰山”法,用几百根枕木和几十个油压千斤顶,硬把拚焊的最重零件300多吨重的下横梁顶起6m高,并用“银丝转昆仑”法(上横梁中心部位焊两轴,用废料焊-高位轴承架,托轴使横梁悬空,并用两根钢丝轻拉横梁绕轴旋转)平稳地实现横梁360°大翻身。
从决定建造这台具有世界水平的锻造水压机之日算起,到投入试生产为止一共经历了四个年头。在这四年中,用一年半时间进行调查研究、设计和试验,制成了一台样机——1200t锻造水压机(立式四柱十二缸结构),这段时间主要是打了一场科学试验仗;接着是两年加工制造;半年安装试车。从试生产后的多年考核,可以完全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自行设计制造和建设安装的这台特大型水压机是成功的,“它的建设速度并不慢、工程质量并不低、设备成本并不高”。
沈鸿在主持这台水压机的设计制造中,总结出一套“七事一贯制”的工作方法,即要求设计人员在研究、试验、设计、制造、检验、安装和使用7个环节上,要始终参加,负责到底。这样有利于设计人员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提高水平。“七事一贯制”方法,在以后的大型成套设备生产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来源: 中国机械史 通史卷(下)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