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是我国敬老爱老的传统节日重阳节。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的预测数据,预计“十四五”时期,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人,占比将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

“十年来的监测数据显示,我国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四大慢性病的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慢性病防控取得积极进展。”在10月21日的2023年中国慢性病防控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主任沈洪兵同时指出,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慢性病疾病负担不断加重,慢性病共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

“肥胖是众多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在介绍诱发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时,沈洪兵表示,呼吸系统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慢性肾脏疾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疾病,多与肥胖有关。

过量的盐摄入也是重要危险因素。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马丁·泰勒表示,中国人均每日盐摄入量约9.3克,这是世卫组织建议量的将近两倍。

“吸烟也是我们比较担心的事。”沈洪兵表示,我国男性烟民比例高,远高于世界大部分国家。

此外,体力活动不足,蔬菜水果摄入不足,血压、血糖和血脂的检测比例不足,均影响着我国慢性病的发病率。

基于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雷海潮提醒,应该改变传统的以药物干预为主的慢性病干预方式。例如开展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医务工作者应针对患者的疾病特点、家庭特征、生活方式等,提供体重管理、适量运动、戒烟戒酒等生活方式调理服务。他倡议对处在慢性病初期的患者,更多考虑非药物干预治疗。

“‘十四五’时期是加强以老年人群为主体的慢性病防控工作的重要窗口期。”雷海潮表示,应以慢性病防治实验示范区、基层卫生健康综合实验区和食品营养健康实验区为抓手,通过慢性病的基层管理,守好慢病防控第一道防线。

新技术、新产品的广泛应用,也将催生更多有效的全新防控方式,例如“互联网+慢性病”的防控模式,催生智慧医疗、个性化健康服务。雷海潮强调,要持续强化科技创新支撑作用,大力推进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和临床研究,突破疾病早筛早查、精准诊治和生物治疗等关键技术,形成符合我国人群和疾病特征的可用、好用的重大慢性病系列防控方案。

数据显示,我国共建成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实验区488个,县区覆盖率超过17%,累计有2880个县区开展“三减三健”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覆盖率达97.3%,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从2015年的18.5%降至2022年的15.2%。

来源: 科技日报